四月二十三日,青州軍虎賁騎、先登營、聲射營、銳沖營、橫槍營、鐵甲營,共計兩萬三千二百余戰兵,四萬六千七百三十三名輔卒,還未包括隨軍軍吏、法吏、掾吏、馬夫、醫者等人,還有青、兗、徐諸多商賈組成的行商馬隊。
商旅用來販賣將士在戰場繳獲的物品,或者也能幫其郵寄回家。
由于并非在當地討伐諸侯,在出了青、兗等各州,每復一地都需要建設郵、亭、傳舍來快馬傳遞文書與緊急的訊息。
尤其是在當地官吏與百姓逃亡后,隨行從征的官吏,更要加急設傳舍。
在各地屬吏、役夫人手緊張,一人一馬恨不得當幾個人使用,傳送文書來還來不及,怎么可能還有時間幫前方征戰的將士,把各種各樣的物品送回他們的鄉里。
因此在戰亂之地,只能先依靠行商,將繳獲的物品當場販賣,如果實在喜歡,那就只得多出錢財,讓商賈獲得利,再將東西運回去。
也就是劉備不允許進行奴婢買賣,任何負隅頑抗的敵軍妻女,在破城或攻破莊園之后,統一進行管理。
待休戰后,再由官府核實擇取各州郡軍中尚未有妻者,以妻妻之。
宗族男子盡下獄,日后為役力為百姓減輕負擔。
劉備在出征河北前下過一道令,凡有反抗漢軍而下獄者,無論老少人數眾寡,五代之內不可為官為吏。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如今公然反抗亦如此,入獄者即便不足十歲的男丁,也五代內不可為官、為吏、為賈。
劉備率軍出征前,笑對荀彧說道:“此次出征討伐河北,備與漢初時城陽王劉章所見略同也,詩言: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此去討各郡,有不服漢家劉氏,無論身份盡鋤去,為乾坤再造之時。”
聽得荀彧只好苦笑連連搖頭,好在荀友若及時帶著遷移去了冀州的荀氏宗族投靠了漢王,不然也會被鋤草波及到。
想到還在獄中的田豐、郭圖等人,荀彧行禮問道:“田元皓與郭公則,不知大王如何處理?”
劉備笑了笑,似乎想到了什么事,遂道:“把他們和顏良關在一塊,待我逮住了袁本初其余的幕僚,再一齊發落罷。”
“先讓他們在獄中繼續爭吵,最好能吵出結果,明白袁紹因何而敗,待郭圖腿手好了后,給他分配田地,讓其秋季耕耘,盡早補上草藥費用。”
五月十五,就在袁譚和袁熙率部討平巨鹿與中山割據的官吏,略有進展之時,駐守在信都的袁尚差使快馬傳來消息。
漢王劉玄德率軍搭建浮橋,橫渡洹水只用三日便攻破了信都前方唯一的牢城廣川縣,不顧觀津、武邑的守軍,率軍向西北再渡屯氏河,兵臨信都城下,只給了兩日的時間考慮投降與否。
倘若不降,破城之日斬盡袁氏頭顱。
面對這樣凜若冰霜的勸降書,袁尚與其母劉氏皆驚恐慌張得不知所措,原本信都守軍就不多,又讓袁譚與袁熙兩兄弟帶走了一部分,守城更加捉襟見肘。
讓袁尚萬萬沒想到的是,劉玄德進軍速度竟如此之快,他得知青州軍在攻打廣川,確定漢軍的人數后,知道怎么也無法守住信都,準備說服阿母劉氏,棄信都逃往幽州邊郡先投靠烏桓單于蹋頓。
待日后劉玄德攻取幽州,再攜帶錢財逃往其他地方,總之就是不想去比遼東郡還要遠的苦寒之地活受罪。
等數十車的錢財細絹準備好了,劉備也來了。
眼看馬車已跑不出去,唯有讓人前去袁譚和袁熙處求援,雖說看見信使沒遭受任何阻攔的沖了出去。
但袁尚卻沒多少歡喜,在他看來,劉備來勢洶洶,麾下大軍又超過信都守卒數倍,成了兵法上的必死之地。
袁譚、袁熙逃跑還來不及,怎么能會來以卵擊石,做這種自取滅亡的事。
“審君,劉玄德大軍圍信都,袁氏應當如何是好啊?”
袁尚與劉氏趕緊將城中的審配、沮授、荀諶、辛評請過來商量對策。
臉色蒼白的袁尚坐在阿翁平日與心腹幕僚議事的榻席上,發懵著望著案臺,聽見外邊傳來匆匆忙忙的腳步聲。
連忙抬頭看見是審配最先趕來,猛地騰起身,目光焦急問道。
而審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此刻生死存亡在即,開門見山第一句話便問道:“敢問公子,袁氏究竟打算寧玉碎,毋瓦全,還是欲保一息尚存,選擇之權就在公子與劉夫人手中。”
“倘若欲赴死,配愿與袁氏同去!”
審配說話間便下定決心,眼神一凝,擲地有聲說道。
卻把袁尚嚇得不由變了臉色,急忙擺手說道:“不可,不可,審君乃袁氏忠臣,怎么能如此輕身?”
“此事不可再提!”
你想死成全名聲,但別拉著我袁氏一起呀,我并非不想獻城投降,只是不想去邊郡苦寒之地受苦。
假如漢王愿意寬容些,我早就趁機降了,哪需等現在兵臨城下。
袁尚目光瞥過審配,面色有些不滿,在心中嘀咕道。
審配又怎么會看不出,袁尚已心存茍且偷安之意,他不過簡單試探,便輕易試探出來了。
汝南袁氏被天下人冠稱為四世三公,三公之后稱為“公子”與“公孫”。
可此刻袁尚又有哪幾分公子作為,雖說外表面容相似,但心性遠不如袁公多矣。
想說的話到嘴邊都咽了下去,審配眼中的神采盡褪,勉強拱手作揖,站在原地等著其他人到來。
望見審配垂著眼沉默不語,袁尚內心反倒松了一口氣。
倘使對方硬拿袁氏來壓他,也不知道如何能反駁。
沒讓兩人久等多久,辛評、荀諶聯袂而來,沮授則皺起眉頭走在最后。
袁尚把剛才問審配的話,重新又問了一遍。
辛評與荀諶相互對視,皆拱手禮道:“劉玄德進漢王位,天下從者甚多,荊州南陽與豫州陳、梁舉郡國相投,可見大勢已操于其手,眼下甲兵未得戰,公子應當早降表,獻信都,保袁氏,此生死存亡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