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第118章 大周王朝的版圖迎來鼎盛期,楚世昭泰山封禪,朋黨之爭的雛形。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11-26  作者:倦我生煩
 
桓奕對此同樣難以‘理解’。

因為在她的認知里面,她的大兄桓盛干出來的事情,已經是叛經離道,不太像是世人能夠理解的內容了。

楚世昭干的事情,那可遠比她的大兄桓盛離譜多了。

想要通過變法從而讓自己青史留名的文人,那可不在少數,桓盛固然是在干一件不太好辦的事情,但至少是有例子能夠借鑒的。

楚世昭北伐征討匈奴,歷朝歷代也不乏有討伐草原的戰略方針,有過佯攻恐嚇,也有過正面沖擊。

像楚世昭這樣正兒八經打全面戰爭的,已經是少中之少了,但問題是,楚世昭不光是打全面戰爭那么簡單。

他還要封狼居胥,還要燕然勒石,現在還想要繼續西征。

這幾種行為,又有哪個不是騎臉的表現,這完全是在踩游牧民族的腦袋了啊!那就別提打完草原,還想要西征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情了。

狼居胥山和燕然山,對于草原人都是有很深象征意義的。

就這么打了.楚世昭居然還嫌不夠?!

桓奕真挺難理解的,特別是全面戰爭說起來容易,打起來難,能打贏實屬不易,可是打到這種幾乎實錘‘大獲全勝’的局面極其少見。

就大周王朝的歷史而言,最為強勢的開國時期,那也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平起平坐,僵持不下,更別說反攻草原了。

守勢才是常態。

楚世昭往人家圣山上祭拜先祖,封禪承認正統,還搞什么刻字宣傳大周王朝的國威。

這就跟之前大周王朝北伐的事情完全是兩碼事了。

打不贏的北伐,象征意義更深點,給對方一點下馬威和顏色瞧瞧,在大周歷史上也是最多的一種虛張聲勢類型的北伐。

新君登基的時候,大周王朝的天子大多都要來搞那么一套。

少數不多能打贏的‘北伐’,那也是上萬人欺負人家幾百個落單的騎兵,然后就稱自己北伐成功了。

楚世昭這種北伐,那可是真刀真槍的干啊。

所以說,楚世昭提出了想要西征的想法,明明那么不切實際,明明找不到前朝西征的例子,可桓奕竟然一點都沒有懷疑過他的真實想法。

主要是,楚世昭說過的事情,他都辦了。

而且,先別說西征的事情,光楚世昭把周邊國家全都打了一個遍,就能看出來楚世昭的武德到底有多充沛了。

你給他機會,你給他一個滿滿當當的國庫,桓奕懷疑楚世昭現在就要開始他的西征了。

開皇十一年十月,楚世昭連年的征戰,《一條鞭法》的推行下,使得賦稅重地的江浙一帶爆發了以地主豪強為首的叛亂。

同月,楚世昭將一日一朝改為一日兩朝,分為早朝和午朝,日夜勤勉執政。

開皇十一年十一月,楚世昭派遣韓顧平定江浙一帶的叛亂,又委任郭憂編撰新的《大周律法》,而這套法典同樣象征著大周王朝的文化、制度趨于更加完善的地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周律法》全面體現了開皇時期的法律制度水平,為后世所沿用。

開皇十一年十二月,韓顧平定了江浙一帶的叛亂,并且因此收納了四萬多的青壯之士。

開皇十二年三月,南匈奴的可汗易名周姓,開始躬身學習大周王朝的一切禮儀,而原本和大周王朝同盟的新羅為了爭奪在朝鮮半島上的地盤,最終和大周王朝撕毀了盟約。

開皇十二年四月,新羅在百濟與高句麗被楚世昭滅亡后,這個曾經同盟關系上的擁簇國,附屬國為了爭奪對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的統治權,向大周王朝發動了戰爭。

楚世昭在朝鮮半島建立的短期統治遭到了沖擊。

由于大部分百姓不愿意遷移到這些貧瘠之地,而當地所居住的人,大多不滿意楚世昭的統治,意圖復國,間接和新羅里應外合,所以坐鎮此地的安東總督藍殊在防守上極為吃力,遭受著內外兩端的壓力。

開皇十二年五月,文俞勸誡楚世昭,不該在那些貧困潦倒的土地上傾注太多的心血,如果國家的兵力全部放在這樣的彈丸小地上,遲早會將國家拖垮。

開皇十二年五月下旬,楚世昭不受文俞的諫言,他調遣李晟明協助安東總督藍殊,攜帶水師,跨越大海奔襲新羅的本土。

開皇十二年六月,在楚世昭的調兵遣將下,新羅的正面戰場潰敗,作為曾經附庸國的新羅不得不向楚世昭請和。

結果自然是遭到了楚世昭的拒絕,而楚世昭給了安西總督藍殊最大的指揮權,要求他攻取新羅,務必覆滅如此反復無常的國家。

開皇十二年七月,得到了楚世昭立場上的鼎力支持,藍殊開始不遺余力地進行反擊。

開皇十二年八月,藍殊每每攻取新羅一座城池,他都會選擇用屠城的方式震懾對方,以此讓新羅的其他城池守將放棄抵抗,而為了確保自己的攻城進度,他更是不惜使用任何可以打下城池的手段。

由于藍殊的手段過于殘忍,大周王朝的很多文臣都因此彈劾他有傷天和。

開皇十二年九月,藍殊在戰略方面越發的經驗充足,他會先攻打那些弱小的郡縣,當這些郡縣被攻下后,藍殊就會壓著這些俘虜去攻打新羅的其他城池,如果這些俘虜不愿意聽從他的話,藍殊不僅要殺一儆百,還要把這些俘虜的家人們一并連坐處死。

開皇十二年十月,藍殊將戰場上清掃出來的尸體放入投石車,借此引發瘟疫,為了保證做到滅國的效率,藍殊更是不惜污染水源,也要將新羅拖入衰敗之中。

開皇十二年十一月,藍殊在正面戰場上遭遇到了僵持戰,久攻不下的情況下,藍殊干脆在新羅的城外屯田,同時又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跟敵人打持久戰。

藍殊一直等到敵人彈盡糧絕,疲憊不堪之時,再開始攻城。

如果新羅不投降,繼續負隅頑抗,藍殊就會拿出先前所有為了取得勝利的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連城帶人,連著新羅的貴族和他們的百姓都要通通殺死,直到這里變為死城為止。

天才。

楚世昭看到了,嘴角不由微微一抽。

他是要藍殊滅掉反復無常,背棄盟約,還要暗中捅一刀的新羅,可他沒想到藍殊是物理形式上的滅國。

別說摧毀新羅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了,藍殊這是要從上至下全部都殺了。

上一次模擬推演的時候,楚世昭就感覺藍殊這個人不一般,他不是那種有著尋常膽色的武將,他主要的特點是夠狠,不光是對別人狠,對自己也夠狠。

楚世昭實在是沒想到藍殊能玩那么大。

弄得楚世昭有時候都有點不敢用他了。

開皇十二年十二月,藍殊的大軍終于攻入城內,他將王宮付之一炬,率著親軍殺死了城中所有的活口。

由于長達數月的征戰,藍殊的安東大軍一直陷于緊張的情緒之中,于是藍殊讓他們在新羅的主城中自由掠奪城中的財富。

安東大軍的士氣因此大漲,而藍殊的行為也導致安東大軍的軍紀逐漸潰爛。

開皇十三年一月,楚世昭徹底統治了朝鮮半島地區。

同月,楚世昭在平壤建立了安定都督府,由藍殊就任安定都督府的大都督。

開皇十三年二月,在楚世昭的統治下,大周王朝的版圖迎來了鼎盛時期,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直達河內。

開皇十三年三月,大周王朝因為《一條鞭法》推行早期的緣故,經濟高速發展,一年賦稅更比一年高,這讓身處戰爭時期的大周王朝仍舊能讓財政支出和賦稅納入趨于平賬的狀態。

開皇十三年四月,楚世昭暫時停止了兵戈,開始恢復生產力,穩定民生。

然而由于楚世昭掀起的戰爭熱誠,很多軍人都希望通過軍功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開皇十三年五月,大周王朝境內的綠林土匪幾乎銷聲匿跡,而楚世昭過于具備主見,這導致朝堂之中的文臣大多不愿意提出諫言。

楚世昭常常想要虛懷納諫,以此保證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然而文俞卻總是拿出楚世昭不愿意聽從他的諫言,甚至于指出楚世昭好大喜功,將楚世昭四處掀起戰亂的事情進行舉例。

在他看來,既然說了你也不聽,那么不如不說。

開皇十三年六月,對于文俞的批評,楚世昭只是哈哈大笑,不以為然,而楚世昭更沒有因為文俞的看法而罷黜他,反而繼續使用文俞的才能,四處興修水利,通暢南北之間的運輸之難。

開皇十三年七月,楚世昭看出了大周王朝世風日下的政治體態,他發現在永晉一朝時,大臣們大多重京官而輕外任,地方官都是選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

以至于很多地方上的統治,國家不僅沒有到位,還因為地方官的不作為,引發了新的動亂。

有的地方官甚至認為自己既然沒有辦法成為京官,那么不如在地方上撈起油水,充溢私庫,于是地方上的官吏越來越貪腐。

為了革除這一弊端,楚世昭特頒下制令,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知縣。然后再從知府、知州、知縣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沿用《考成法》的功績再評定能否升遷入京。

如此做法,因此“使出入有常均,永為恒式”。

開皇十三年九月,楚世昭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于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原本的節度使制度基本被楚世昭廢除,這保證了國家軍政上的穩定,而楚世昭繼續依靠《一條鞭法》去檢田括戶,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上逃避國家稅收的人在強盛的國力下避無可避。

開皇十三年十月,通過楚世昭有效的措施,停止戰爭后的大周王朝,僅僅是休戰第一年的賦稅,就高于財政支出的兩倍有余。

同月,楚世昭開始打壓抑制各類宗教,因為在舊有的律法之中,對于僧侶尼姑有所優待,可以免去一定的賦稅,很多人明明不崇尚佛教,卻為了這些優待而甘愿入寺。

開皇十三年十一月,楚世昭在沿海地區設立海關稅,凡是入境大周王朝的,都要交出入關稅,否則就驅逐出境。

開皇十三年十二月,楚世昭命文俞、郭憂、桓盛等人主持編纂的一部集大周王朝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名為——《開皇大典》。

隨后,楚世昭親自撰寫序言,還將很多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寫入其中,全書近三萬余卷,一萬余冊,約四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此等奇書,是將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開皇十四年,楚世昭的皇威浩蕩,完全得到了將領們的一致簇擁,軍權在握,以至于皇權傾國,文臣集團近乎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只能進行引導、勸誡的作用。

開皇十四年四月,藍殊染上瘟疫,因此病逝于安定都督府,楚世昭賜謚號忠武,追贈太保一職,又遣韓顧在安定都督府坐鎮朝鮮半島。

開皇十四年五月,楚世昭和桓奕的長子已經十三歲了,以桓盛為首的官員大多擁立楚濟鉞。

但由于你的統治過于強勢,很多官員都勸導楚濟鉞做一位仁孝之君,以仁義治國。

而你的疏于關注,也讓楚濟鉞在這些大臣的擁簇下,逐漸變成了一個沒有主見,只知仁孝廉恥的君子。

楚濟鉞的道德因此提升到了85點。

于是,在藍殊病逝安定都督府的時候,楚濟鉞上書勸誡身為陛下的你,不應當向這樣多造殺孽的將領予以如此高規格的謚號。

這讓藍殊的長子藍戚疇非常不滿。

間接導致了藍戚疇轉而支持二皇子楚濟民為首的晉陽派系。

開皇十四年六月,大周王朝的國家越來越繁盛,這在很多領域上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朋黨。

有的朋黨是圍繞著皇族之中的皇子為首,有的朋黨是圍繞著文、武之間的對立而產生,有的朋黨則是因為地域之間的親和所致,有的朋黨則是階級之間的互不對付,寒門為首的朋友和豪族為首的朋黨,兩者之間的矛盾逐漸密集起來。

哪怕是文俞和郭憂這樣互相不對付的大臣,也因為出身于寒門,作為寒士而互相抱團來對抗來自于朝堂之中豪強名門的文臣集團。

對此,楚世昭即便是想要遏制黨爭的趨勢,也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很好的辦法,這所謂的朋黨,大多都是因為利益分歧而產生的,楚世昭并沒有辦法做到保證每一個黨派之間的利益能達成一致。

而多年征戰、治國之下,大周王朝涌現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領,治國有方的文臣,像這種滿朝悍臣,眾強盈朝的現象,想要讓他們互相服氣實在是太過困難。

對于楚世昭而言,這些朋黨之爭的大臣,都是賢臣、良臣、忠臣,在他的手上都能在相應的領域做出表率,而現在他們互相之間的對立,又有哪個不想要致對方于死地?

連文俞和郭憂這樣的死對頭都能抱團,由此可見朋黨之爭的弊端已然深入朝廷。

所謂的皇子之爭,也根本不是兩個皇子之間的矛盾,而是在皇子之下,這些本身屬于楚世昭的大臣互相之間的斗法罷了。

而這些大臣,只是將矛盾放在皇子的身上,以此讓奪嫡具現化他們之間實質存在著的矛盾。

楚世昭和李鳳寧的兒子楚濟民吸納寒門,支持寒士,那么那些豪強名門出身的大臣,就會去支持楚世昭的長子楚濟鉞。

楚濟鉞接受、虛心接受文臣們的勸誡,反對武力,反對軍政強大的將領集團,那么那些出身武將,以軍功得以晉升,取得功業的將領,就會去支持楚世昭的二子楚濟民。

他們又有哪個是因為這些皇子的人格魅力而甘心效力的,無非是派系,利益,互相爭執之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罷了。

而楚世昭作為陛下,又不可能偏幫一方,他親自下場,只會讓局勢變得越發困難,他所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培養兩位皇子的才能,讓他們有著駕馭臣下的能力,保證自己日后繼位登基,不僅能夠駕馭原本就屬于自己的大臣,還要駕馭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大臣。

同時,楚世昭也告誡他的兩個兒子,不能因為一些大臣支持自己,就偏信,也不能因為一些大臣不支持自己就偏廢。

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并且讓這些大臣做到些什么,而不是主次顛倒,大臣提出什么,你們要去幫他們做到什么。

楚世昭對于兩個兒子一視同仁,都親身予以教導,同樣也讓大臣們捉摸不透,不知道楚世昭到底想要立哪一個兒子。

而到了如今的心境,楚世昭并不在意到底誰能繼位他的大統,楚世昭只在意繼位之人,能不能承得住天下之重。

所以,楚世昭才會將兩個兒子一同培養起來,即便有一人失利,另外一人也能憑借自己的才能拉起局勢。

他深知自己沒辦法阻攔一個人對權力的渴望,既然想要進步,既然想要成為天下共主,那就拿出你的本事。

而現在大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治理之下,看似井井有條,強盛無比,實際上很多的制度都建立在現有的情況下不得不推出的,一旦更替一位天子,沒有楚世昭的見解和氣度,未必就能控制得住這樣的強悍制度。

楚世昭一旦駕崩,人亡政息,大周王朝復歸亡國之相,那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開皇十四年七月,楚世昭登臨泰山封禪。

七月九日,楚世昭東上泰山,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行祭祀,告慰天地之儀式。

次日,群臣在泰山之巔朝拜,楚世昭頒布詔書,宣稱封禪告成,大赦天下,經此之后,凡有豐功之君,都以封禪泰山為榮。

而泰山封禪,非以泰山一地為榮,是以楚世昭登山為榮。

上一章  |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