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曹休率領著豹騎抵達昌安,卻是發現在戰場外圍同樣準備了一模一樣的陷井。
曹休不得不再度硬著頭皮率軍沖了過去,迎接著他的,除了那一個個隨時能用以躲避箭雨的架子外,便是提前聚集起來的強弩手。
已嘗了一次教訓的曹休,自然不敢再度硬沖。
可等曹休抵達昌安時,昌安的狀況比之一個半時辰前的安丘還要危險得多,不少城墻段都已經有漢軍沖了上去。
為提振守軍士氣,曹休不得不率領著豹騎在外圍繼續游弋之余,打起旗號,不斷高呼著援軍大部將在一日后抵達,以試圖改變局勢。
可曹休為之疑惑的,卻是昌安守軍并沒有因此而士氣大振,局勢仍然在一點點地朝著破城的方向滑落。
不到一個時辰,曹休只能眼睜睜地目睹昌安被徹底攻破,一面“漢”字取而代之插在了城頭上。
曹休的臉色相當之難看,便率軍重新回轉安丘,想要進一步確認安丘城是否還在己方手中。
可人尚在半途,被曹休留在了安丘城外充當斥候的豹騎便先一步出現在了曹休面前,給曹休帶來了安丘城陷落的結果。
短短半個時辰里得知安丘與昌安相繼淪陷,這令曹休只覺得一股郁氣憋在胸膛,更不明白安丘、昌安守將為何會無能至此。
有援軍抵達,以此激勵麾下將士,少說也能再堅持一段時間才對,怎會淪陷得如此快?
盡管曹仁所抽調的援軍遠不是曹休所宣揚的明日便至,最快也還得兩日的功夫才能抵達周邊。
但這似乎沒有產生任何改變的淪陷速度,卻讓曹休有種除了損失了近兩百騎后,完全是徒勞無功的感覺。
無奈之下,曹休一邊命人速速回稟曹仁最新戰報,一邊則是率領豹騎后撤了五十里的同時,將豹騎充當著斥候遠遠探查著安丘、昌安二城的動向。
不到三日,分別駐扎著五千兵馬的安丘、昌安便宣布陷落,且據曹休探查所得的結論,徐盛所率領的兵馬即便沒有十萬之數,也遠超五萬。
徐盛僅僅在安丘、昌安休整了一日,再度率領著大軍北上,目標直指治所所在的都昌城。
而下一座擋在徐盛面前的城池則是依著汶水的淳于城,這也是都昌的最后一道屏障。
意識到事態緊急,都昌更是輕易不能失的曹仁,加急廣發軍令,催促州郡內各部加速行軍馳援之余,從都昌周邊抽調兵馬三萬速速前往淳于城駐防。
算上淳于城本身就駐扎了一萬兵馬,這足足四萬的守軍盡數被托付給了淳于城守將于禁。
淳于城距離安丘與都昌的距離相近,就在曹仁匆匆抽調的三萬兵馬抵達淳于城還不到半日,徐盛所率領的大軍已是兵臨城下。
徐盛與于禁皆是那等不善言辭之將,相互就連遠遠地搭話試探的意思都沒有。
在徐盛在淳于城安營完畢,又休整了一夜后。
翌日清晨,徐盛便再度展開了攻勢浩大的強攻,除卻淳于城由于西面瀕臨汶水難以攻城外,余下三面都進行了一番猛攻。
然而,與安丘、昌安那等小城不同。
淳于城的歷史甚至能追究到西周分封淳于國所立的國都,歷經四百年風雨才在春秋時期被吞并,墻高且城深,且僅設有東西兩門。
瀕臨汶水的西門又難以展開兵馬,若想破門而入,唯有東門可取,余下的南北城墻便是攻破也無有城門可供打開。
這讓徐盛試探了一番后,于正午暫且退兵重整旗鼓后,又以東門為重,布下兵力強攻了一番。
只是,曹仁或為青州牧統領軍政大事,然于禁方是青州諸將中最被曹操所倚重的外姓將領,曾被曹操稱贊更勝古之名將。
徐盛所布置的攻城兵馬,層層疊疊,交錯猛攻,攻勢之猛可謂盡得兵法精髓。
可如此一番強攻下來,淳于城可謂是固若金湯,就連城頭能夠摸到的次數都是寥寥。
這不僅僅是于禁手中兵力充足,更是于禁所做的守城布置幾無破綻,令徐盛都生出一種無處下口的感覺。
田豐隨行于徐盛左右,遠遠看著那似有泰山之穩的淳于城,開口道。
“據聞曹賊見我大漢有五虎上將,欲效仿之設立‘五子良將’,只因麾下外將的功績不顯,不足以服眾揚名,方才熄了這個念頭。”
“不過似有傳言放出,曹操本欲設立的‘五子良將’中,于禁便是其中一員,如今看來確是不容小覷。”
徐盛不語不應,傳令大軍暫且退兵休整后,又在帳內通過今日的一番試探得出的情報擺出了淳于城的一些駐防布置,細細研究了大半夜。
翌日,調整了不少布置的徐盛再度率軍猛攻淳于城,仍是無果。
又一日,徐盛再度調整攻城布置,繼續猛攻,亦無果。
一連三日強攻都始終難以撼動淳于城分毫的徐盛,凝視了淳于城好一陣后,方才無奈下達了暫緩攻城,全軍休整的命令。
連續強攻三日,且還沒有什么實質戰果,這對于士氣的影響都相當明顯,徐盛不得不傳令休整,轉而進入對峙階段等待良機。
而淳于城之戰況,也是被徐盛如實地以軍報稟給依然還在邳亭的李基,除卻具體的戰況外,還在其中進行請罪。
……淳于之堅,于禁之能,兼有守軍約四萬左右,盛一時難以攻破,請丞相責罰。
李基又再度重新細細看了一遍軍報,方才將軍報放了下來,開口道。
“于禁,倒是個人才。”
雖說以四萬守不足六萬之數,占有城墻之利,只要不是什么庸將都能抵擋下來。
但徐盛的軍報中所透露的無奈,不僅是攻城兵力不足的無奈,還兼備著幾分對于禁之能的無奈。
顯然,于禁的守城本事令徐盛一時見不到半點攻破淳于城的希望,方才傳信請罪來了。
不過,李基對此倒是不感到意外。
于禁好歹是原軌跡中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武勇或許遠不及五虎上將,但統軍之能卻還是相當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