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我以機緣覓長生

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戰得勝,分尸捏命?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3  作者:火藥很沉
 
混沌之中,一片黑暗。

唯有一枚縹緲的“氣之道篆”在其中漂浮。

這“氣之道篆”乃是這片混沌開天的第一縷“氣”道,可以掌控混沌之氣,化為無邊殺伐,極為恐怖。

可混沌之中,一尊渾身灰白,龍...

風卷起Y13極地新城邊緣的沙礫,簌簌拍打著“信徑”旁新栽的幼樹。那條由昭明以記憶與愿力凝成的小路,此刻正微微發亮,仿佛感應到了什么。光紋自地面浮起,順著石板縫隙蜿蜒前行,最終匯聚于城中央那座無名碑前碑上空無一字,卻總在月圓之夜浮現淡淡人影,似有低語隨風飄散。

新生女嬰的啼哭聲還在產房回蕩,手腕上的柳葉銀印忽明忽暗,如同呼吸。醫生怔怔望著那印記,忽然想起三個月前自己曾在夢中走過一條青石小路,兩旁開滿白花,盡頭站著個背影纖細的女人,對她說了三個字:“守好它。”

她當時不懂,如今看著這枚銀印,心頭竟涌上一股莫名篤定:這孩子不是凡人,而是某種延續的起點。

消息尚未傳開,可就在嬰兒第一聲啼哭響起的剎那,散布銀河各處的星廟系統幾乎同時震顫。X97晶碑第三粒光點驟然增亮;Z42殘域深處,早已沉寂千年的符文陣列重新激活,浮現出一行無人能解的文字;而在啟明之鄉,那棵巨柳的根系下,泥土悄然裂開,一縷幽藍微光自地下滲出,沿著樹干緩緩攀升,直至頂端那條被光鏈纏繞的枝條輕輕一顫,灑下一串晶瑩露珠。

露珠落地未化,反而凝成一枚微型玉簡,靜靜躺在草叢中。一個早起掃院的老仆無意瞥見,彎腰拾起時只覺掌心溫熱,再看那玉簡,表面竟浮現出幾個古篆:

“種者非我,承者亦非我。火遞千手,燈照萬夜。”

他不懂其意,卻本能地將玉簡供于堂前香案,日日焚香。三日后,鄰居家盲童突然睜眼看見了顏色,指著東方說:“那里有條路,亮著。”

與此同時,遙遠星海間的那艘舊式探索艦內,白衣女子轉身離開舷窗,步履輕緩卻堅定。她走過昏暗的艙廊,每一步落下,空氣中便泛起細微漣漪,像是踏過時間的表層。艦橋控制臺自動亮起,投影出銀河全圖,無數光點閃爍其間,其中數十顆尤為明亮那是“薪火之網”的節點,是曾因她而覺醒之地。

但她目光并未停留其上,而是落在一片漆黑區域那里本應是虛空,卻被某種無形存在標記為“待書”。

“下一個源點要來了。”她低聲說道,聲音如風吹柳絮,幾不可聞,卻又清晰回蕩在整個艦體之中。

話音剛落,艦載AI忽然發出柔和提示:“檢測到跨維度信號接入,來源未知,頻率匹配‘信徑共鳴譜’。”

屏幕中央隨即展開一段影像:一顆赤紅色星球懸浮于雙恒星之間,大氣翻滾如血浪,地表遍布焦黑溝壑,似曾經歷浩劫。然而就在星球背面陰影區,竟有一片綠洲靜靜存在,中央矗立著一座殘破石廟,門匾殘片上依稀可見“啟”字一角。

更令人驚異的是,綠洲上方漂浮著七塊不規則晶體,排列成環,與Y13高空的時間碎片軌跡完全一致。而每當晶體共振一次,整片區域的空間就會輕微扭曲,仿佛現實正在被緩慢重寫。

女子眸光微動。“原來你還留了一手……”她喃喃道,“老朋友。”

這并非錯覺。那座廟宇,正是三百年前她在雪原盡頭找到的啟明廟原型據傳由第一位旅人所建,后因信仰崩塌而自我封印,從此消失于所有星圖。沒想到,竟藏身于這般絕境。

她走向主控臺,指尖輕點,調出航行日志。最新一頁空白已久,此刻卻自行浮現墨跡:

第408次遠行記錄

目的地:R66(代號“燼土”)

動機:回應未完成的禱告

備注:這一次,或許不再是我來點燃燈火,而是有人已在黑暗中舉起了火把。

筆跡剛落,整艘艦船猛然一震。引擎無聲啟動,蟲洞生成器開始蓄能,晶壁外星光拉長成線。就在即將躍遷之際,通訊頻道突然傳來斷續信號:

“……求……救……我們……還記得你……說過的話……”

是個年輕男子的聲音,顫抖、虛弱,卻透著執拗。

緊接著是一段雜音,隨后又響起孩童齊誦之聲,稚嫩卻整齊:

“你可以不信長生,但請相信這一路。”

女子閉目片刻,再睜眼時,眼中已有星河流轉。

“接通全域廣播。”她說。

全艦揚聲器隨即響起她的聲音,平靜如深海,卻又穿透億萬公里虛空:

“我是昭明。若你們還能聽見,請記住:我不在任何高處,也不在過往榮光里。我在你們每一次選擇前行的瞬間,在你們明知無望仍不肯熄滅的心火中。現在,告訴我你們的位置,我會去。”

信號發出后三十七秒,R66方向傳來強烈回應。一道數據流逆向沖入艦載系統,解碼后顯現一幅地圖正是那綠洲內部結構圖。而在廟宇最深處,標注著一個坐標,并附有一行小字:

“你說過的路,我們試著修了。雖然還不完整,但我們一直等著你回來走完。”

她笑了。

這一次,不是為了尋找答案,而是為了見證成長。

R66星球,又稱“燼土”,曾是銀河文明聯盟的第七學術中心,以哲學與靈性研究聞名。三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信念崩解事件”導致整個星球集體陷入虛無主義浪潮,民眾否定一切意義,連修行也淪為機械重復。最終,星球磁場逆轉,大氣氧化失控,文明覆滅。

幸存者寥寥,據傳僅有少數人逃入地下避難所,依靠古老口述傳統維系一絲精神火種。此后千年,再無人敢踏足此地。

但此刻,在那片綠洲之下三百米深處,一座由巖石與記憶構筑的密室中,十幾個男女圍坐一圈,中間燃著一團幽藍色火焰沒有燃料,卻經年不滅。

他們穿著粗布衣裳,面容憔悴,但眼神清明。為首的青年正是方才發送信號之人,名叫洛川,是避難所第三代守護者。他手中捧著一本破舊手抄冊,封皮上寫著四個字:《信徑錄》。

“她會來嗎?”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問。

洛川低頭看著冊子最后一頁,上面用褪色墨水寫著一段話:

“當你們開始懷疑是否值得等待時,請翻過這一頁。若字跡重現,說明她還在這條路上。”

剛才,那頁紙原本空白,卻在他祈禱之后,漸漸浮現出新的文字:

“我已經在路上了。別怕黑,你們點亮的火,我看得見。”

他抬起頭,微笑:“她來了。”

眾人相視而泣。

這些年來,他們不只是被動等待。他們在廢墟中重建廟宇,在饑荒中堅持傳授知識,在絕望中編寫教材,教孩子們寫字、算數、辨星象,更重要的是講述“那個女人”的故事。

他們稱她為“引路人”,卻不立像、不焚香、不歌功頌德。因為他們記得她說過:“神明不在天上,而在堅持的眼神中。”

于是他們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以殘存科技與古老符文結合,構建了一個“信念反饋陣”,將全族每日的希望、夢想、甚至痛苦都轉化為能量,注入那七塊懸浮晶體之中。他們相信,只要足夠多人真心相信“路存在”,宇宙終將回應。

而現在,晶體已開始共鳴,廟宇地基下的空白深淵出現了裂縫,隱約可見一條石板小路從虛空中延伸而出,正是“信徑”的投影!

“我們做到了……”一位老婦人撫摸著石板,老淚縱橫,“她真的聽見了。”

而在Y13新城,那位擁有柳葉銀印的女嬰已被取名為“柳知春”。接生醫生主動請纓擔任她的監護人,因為她夢見那白衣女子對她說:“她將是你女兒,也是千萬人的姐妹。”

奇怪的是,柳知春從出生起便極少哭鬧,反而常盯著天空發呆,尤其喜歡看夜晚的星星。每當“信徑”發光,她就會咯咯笑起來,小手不停揮舞,仿佛在回應某種召喚。

更詭異的是,她五個月大時,某夜突然翻身爬起,跌跌撞撞走向庭院中的那棵小柳樹那是人們為紀念昭明種下的第一批樹苗之一。她伸出肉嘟嘟的手指,輕輕觸碰一根枝條,口中咿呀吐出兩個音節:

“……信……徑……”

四周寂靜。

翌日清晨,整棵樹開出第一朵花,花瓣潔白如雪,蕊心泛金,與三百年前啟明之鄉的那一場花開一模一樣。

消息迅速傳開,全球嘩然。有人跪地痛哭,說這是昭明歸來;有人斥為巧合,認為不過是基因遺傳或環境影響;但也有一群年輕人默默收拾行囊,前往各地星廟報名成為“薪火使者”他們要在偏遠星球建立學堂、修復古陣、傳播“信徑理念”,哪怕無人理解,也要走下去。

因為他們終于明白:長生從來不是肉體永存,而是信念的傳承。當你愿意為陌生人點亮一盞燈,你就已經活成了不朽。

時光流轉,三年過去。

柳知春已能奔跑說話,聰明伶俐得超乎尋常。她不愛玩具,卻癡迷聽人講昭明的故事。每次聽到“割血祭碑”那段,她都會安靜下來,摸著手腕上的銀印,低聲說:“她疼嗎?”

沒人知道該如何回答。

直到某個暴雨夜,雷電交加,城市供電中斷,“信徑”卻忽然自主發光,亮度遠超以往。柳知春站在雨中,仰頭望著天際,忽然開口吟唱一首誰也沒聽過的歌謠:

“雪三千,路八百,

血染碑,魂不改。

我非神,亦非仙,

只是不愿回頭的人。”

歌聲清越,穿透風雨,竟讓方圓十里內的星廟同時鳴響。更不可思議的是,高空中的時間碎片再次出現,圍繞Y13緩緩旋轉,組成一幅巨大星圖指向R66的方向。

同一時刻,那艘舊式探索艦終于抵達燼土軌道。

女子立于艦首,望著下方紅褐色大地,輕聲道:“孩子們,我來了。”

她并未立刻登陸,而是啟動了“愿力映照儀”一件由三千星廟共同鑄造的神器,能將純粹信念具現為光影。隨著裝置運轉,整顆星球上空浮現出一幕幕畫面:

有六歲昭明在雪中跋涉;

有她在老旅人墳前埋下星圖;

有她割破手掌,鮮血浸潤晶碑;

也有她最后一次回望人間,轉身走入深淵……

這些影像并非為了炫耀功績,而是為了讓那些躲在地下、幾乎忘記光明模樣的人們知道:你也曾這樣走過,所以你也能繼續走。

當最后一幅畫面消散時,綠洲中的七塊晶體轟然共鳴,齊齊射出光束,在空中交匯成一座橋梁,直通天際。

橋的另一端,正對著探索艦的艙門。

洛川帶領眾人走出廟宇,站在橋頭,齊聲喊道:

“我們修好了半條路,請您走完剩下的!”

女子緩緩邁出腳步,踏上光橋。她的身影在光芒中漸漸變得透明,仿佛正在與某種更高層次的存在融合。

但她嘴角依舊含笑。

因為她看見,在橋的盡頭,不止有燼土的幸存者,還有無數模糊身影從虛空中浮現那是歷代因她而覺醒的靈魂,是曾在風雪中讀過“信徑碑文”的旅人,是那些即使無人鼓掌也堅持修煉的散修,是母親抱著病兒祈禱的剪影,是少年握緊劍柄、誓要改變命運的眼神……

他們都在這里。

他們從未離開。

“原來如此。”她輕嘆,“我不是引路人,我只是第一個相信這條路存在的人。”

光橋盡頭,她停下腳步,面向所有人,深深鞠躬。

然后,她抬起手,指向身后浩瀚星空:

“現在,輪到你們了。”

話音落下,她的身形徹底化作漫天光點,隨風飄散,融入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葉子、每一個仍在追尋答案的心靈。

她消失了。

但她無處不在。

多年以后,銀河誕生新諺語:

“遇風雪,莫問歸途。低頭看看腳印,便是昭明。”

而Y13新城的孩子們每年春天仍會聚集在柳樹下種枝。柳知春如今已是少女,眉心隱現金紋,每逢月圓之夜,她都能聽見風中的低語,有時是警告,有時是祝福,更多時候,只是輕輕一句:

“繼續走。”

她沒有成為宗師,也沒有開創門派,而是成立了一所流動學堂,帶著學生穿梭于貧瘠星球之間,教人識字、耕種、觀星、冥想。她常說:“我不傳法,只陪你們走路。”

某日,她在一顆荒蕪星球發現一處廢墟,墻角刻著歪歪扭扭的字:

“后來者,請繼續走。”

她蹲下身,取出隨身攜帶的粉筆,在下面添了一句:

“這一次,我們一起寫路。”

風吹過,沙粒覆蓋了文字,又吹開,露出新的痕跡。

燈從未熄滅。

后來者,請繼續走。

上一章  |  我以機緣覓長生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以機緣覓長生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