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蜀山鎮世地仙

第四百四十五章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1-16  作者:東海鎮守
 
明四百八十二年,重陽。

九嶷山上已經連續七八天不曾熄燈了,夜夜通明。處處都有旗幟飄揚,哪哪都是人影如織。到重陽這天,更是如此,人人腳步不停,做著最后的準備。

這天過了子時,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參與布置的人都退出了帝廟園林,靜待祭祀大典的開始。

“實在辛苦經師,辛苦宋道長了。”

在帝廟西側的崇圣園,大家暫時在這里歇息,鄧青陽對著程心瞻連聲道謝。這一次祭祖大典,左鄰右舍都要過來觀禮,北至武當,南至羅浮,東至會稽,都要來人。這樣大的場面,如果辦砸了或者鬧了笑話,那真是丟人丟到家了。對此,鄧青陽實在感到力不從心,叫他提劍上爛桃山他都沒這樣大的壓力。幸好,這次是把廣法先生請來了,而廣法經師又叫來了閣皂山的宋道長,在此二人的總持下,雖然趕的緊,但一切井井有條,總算沒出什么岔子。

程心瞻笑著擺手,

“為大典出力,這是我等的殊榮。”

“是極,是極。”

宋紀樞在一旁搖頭晃腦應著。他是個自來熟,向來不怕生,又是大教出身,膽子也大,和鄧青陽相處不過幾天,但已經敢對這位沉默寡言的四境劍客開玩笑了,

“我說鄧教主,等會您作為主祭,要登臺誦念祭文,可不要太緊張哦。”

鄧青陽聞言苦笑,抬手抹額,

“說不緊張是假的,我接任衡山掌門時也沒這么大場面。”

說完,他又對程心瞻再度拱手答謝,

“得虧有經師為我撰寫祭文。鄧某這雙手,能提得起利劍,但論及舞文弄墨,著實是差了些。”

程心瞻看出了鄧青陽的緊張,便笑道,

“鄧教主,莫要與我等寒暄了,我等不是外人,不必您陪著,您自便吧。吉時馬上就要到了,您再多回想回想儀程。”

“好。”

鄧青陽應了一聲,隨即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寅時時分,月已西偏,東方的群星已經開始逐漸隱去。只不過深秋的夜空格外晴朗澄澈,看起來天穹都要離人近一些,所以即便是在這個時辰,夜幕依舊很亮。在這其中,尤其是北方的紫微星,光芒極盛,幾乎與皓月爭輝,銀中帶紫的光芒垂落下來,把九嶷山巔照的清晰可辨。

而才經翻新的帝廟在帝星之光的照拂下顯得格外靜謐與神圣。

這當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程心瞻在以「紫微乘輿罡」加持星光,才能展現出這樣的效果。

此時此刻,程心瞻作為觀禮人之一,已經在北門廣場外等候著了,在五境未曾到場的情況下,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和境界修為,被毫無疑問安排在首列首位。

寅時四刻,隨著廣場上的儀官一聲唱喝,

“禮賓入場!奏樂!”

于是,廣場中央的舞生執羽龠起舞,樂部演奏《鹿鳴》。

程心瞻邁步,領賓客走進門洞,走入北門廣場。

整個北門廣場顯現出一個半圓山谷的形狀,圓邊對外、對北,直邊對內、對南,圓心處就是帝廟園林的北門,也是祭祀大殿的入口。山谷底部平坦,鋪以磚石,半圈山坡被開鑿出一圈圈、一臺臺的石階,石階上鋪著毯子,放著一把把座椅。

谷底廣場便是這次祭禮的舉辦之處,周圍便是觀禮臺。

在禮官的引導下,眾賓客入席。

時間掐的剛剛好,等所有賓客入席后,樂曲結束,舞隊撤出廣場。

賓客們安靜等待了一會,明月下沉,星光漸隱。

直到卯時三刻,日出。

丹陽傾灑光明,驅逐黑暗,降臨到三湘大地上的晨光首先照到了陽明山之巔。陽明山上不知何時被安上了一面巨鏡,面對著東南方向。此時從東方射來的赤紅色晨光照在鏡上,然后立即被巨鏡折向南方,送到了九嶷山,化作一道赤紅的光柱,將山巔中央的帝廟園林籠罩。

“呼——”

帝廟園林中,包括北門廣場上的所有火把、油燈、火塘,在這一瞬間全部被晨光點燃,發赤紅明光。

天上出現一道連接陽明山與九嶷山的赤色長虹。

這是一個信號。

緊接著,崀山方向,送來一道幽光,幽光落到北門廣場上,化作了一場紛紛揚揚的塵雨。

這塵埃輕盈,卻并不四散亂飛,而是迅速下落,然后在地上堆積,不一會功夫,在眾賓客的見證之下,便壘至九丈高,化作了一座巍峨的八面祭壇。祭壇上有浮雕圖畫,其內容是上古先民在舜帝的帶領下進行制陶、耕種、漁獵、治水等場面。浮雕簡明易懂,筆畫粗獷,卻透露出一股神圣感。

祭壇成型后,衡山山巔飛出一道金虹,劃過天際,也來到九嶷山。金虹落到祭壇之上,凝成一個金光燦燦的四方巨鼎。

隨后,洞庭方向飛來一道濛濛波光,像是有浪花在天穹上流淌。波光灌入金鼎之中,化作法水,直至將金鼎填滿。在場賓客聽著鼎中的水聲,感覺鼎中像是盛放著一汪巨湖。

緊接著,湘東南,久不出世的蘇仙嶺也放開了禁制,一道青光飛出,落到北門廣場上。于是,在廣場大道兩旁,一顆顆青植破土而出,只轉眼間,便長成參天大樹。是湘妃竹與蒼梧樹間雜相生,互相依偎。

此時,廣場中五色靈光交織,五行之氣蒸騰糾纏,化作一頂五彩華蓋,懸于祭壇的正上方。而在華蓋的頂端,有五道虹光,如絲如帶,系于天穹之上,連接著陽明山、崀山、衡山、洞庭湖以及蘇仙嶺這五個地方。

“這道「五氣朝元」你是怎么想出來,真是好看,場面大,寓意也好。”

宋紀樞就坐在程心瞻的右手邊,在觀禮席的首排中央。按理來講,以他當前的地位與境界,還不夠坐在這里,只不過這次科儀的大陣是他主建的,把他放在這里是因為此地視角最好,萬一有個什么差錯或問題,他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

此時,宋紀樞看著頭頂的華蓋,眼里放著光,以心聲同程心瞻交流。

程心瞻笑著回道,

“是巧合,也是緣分,現在隨著崀山建教以及陽明山重建,再加上衡山劍派、蘇仙嶺以及洞庭水閣這三個三湘當地的大教,這片土地上居然恰好湊齊了五行,或許也是天意。至于勸動洞庭水閣和蘇仙嶺參與,那是人家鄧教主的功勞。”

“切,他們有什么不愿意的,除魔的時候不出山,長臉的時候一叫就過來了。”

宋紀樞有些不忿。

“別這么說。”

程心瞻糾正了他,并道,

“人各有志,每在三湘四水泛濫的時候,都能見到洞庭水閣的人現身導水。而每逢三湘大病大疫,蘇仙嶺的弟子總是沖在最前頭。這兩家都是隱世的名門大宗,不是所有的修行人都善于攻伐的,也不是只有除魔才叫善事。”

“哦,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那倒是我錯怪他們了。”

宋紀樞聽了程心瞻的話,馬上就認了錯。

只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因為在近幾十年,起碼是在宋紀樞修道之后,豫章還未出現大的水患疫患,這兩家許久不曾出世,另外宋紀樞是豫章人,對三湘情況不了解也是正常的。而程心瞻每到一地有讀地志的習慣,加之升了副教主之后,開始閱讀關于其他宗門的介紹,這才對這兩家有一個較為公正的認識。

并且,有了這次共同舉辦祭典的經歷,想來順勢邀請這兩家也加入「九嶷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到時候,三湘道門也會更壯大、更團結了。

而五色華蓋的出現,也標志著祭祖慶典正式開始了。

“呦呦——”

一聲婉轉悠揚的鹿鳴聲響起,在廣場中空谷回響,眾賓客循聲去望,便見有幾群石鹿在群山中踏云騰躍,若隱若現。

“昂——”

緊接著是蛟吟聲,一條條石蛟從山縫崖壁中飛出,在天空上盤旋,身邊有云氣滋生。隨后,石鳥、石魚、石螭、石犀……種種山精生靈一一從山中走出,在天上駕云往來,好不熱鬧。

隨著一陣靈光閃過,這些山精生靈又化作人形,各各身披華服,腳踩云彩,飛落下來,站定到神道兩旁的蒼梧樹與湘妃竹下,做迎接狀。而他們腳下的云彩則是鋪到中間的神道之上,自然而然化作了磚石上的云紋。

宋紀樞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滿意的點點頭,因為這個場面是他想出來的,也是他以大陣實現的。這些山精生靈當然并非真的山君,但也并非只是幻象那么簡單。而是他在仔細查閱了上古時期三湘諸山神的形象后,以大陣催發九嶷山的地氣,再雕塑石偶,以「封奇點化」之法變出來的。此時雖然并無靈性,只是受大陣操控行事,但等儀式結束,把這些石偶留在九嶷山,受香火熏陶、地氣滋養,不出百年,是很有可能啟靈化妖的。

只不過,宋紀樞在為自己的手段洋洋得意的同時,也再度暗自贊嘆起程心瞻的想法,因為眼前的這幅場面,是出自程心瞻給他布置的一道題: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隨著九嶷繽迎、靈云鋪路,浩浩蕩蕩的祭祀隊伍也從北門入場,領頭的,正是一身盛裝、手捧玉璧的鄧青陽。他這一身法衣,上一次穿還是在接任衡山掌門的時候呢。

這時,位于廣場邊緣的樂部開始奏曲,簫、琴、瑟、螺,依次奏響。

舜曲《簫韶》,仿佛鳳鳴。

祭祀隊伍腳踏云紋神道走向祭壇,兩邊是三湘諸神石像,頭頂是蒼梧湘竹成蔭。

祭祀隊伍在祭壇前停下。

樂曲也隨之低沉肅穆起來。

隊伍前列,鄧青陽身后有三人并列,一位妙齡女子,一位中年男子,還有一個花甲老者。

其中,女子身著一襲莊重雅致的長裙,只見她轉身,從身后儀官手捧的托盤上拿起一尊石爵,然后緩步走出隊伍,來到祭壇的第一級臺階前,面向東方,雙手舉玉爵齊首,朗聲誦道:

“恭惟圣帝,德昭寰宇。昔耕歷山而澤被草木,今饗明禋而福佑蒼黎。謹以素醴,仰酬天德!”

念罷,女子將爵中玄酒傾倒,灑于地上早已鋪好的五色土上。

此乃首獻,洞庭之主為之。

女子退回隊伍。

隨后,衣著素凈麻袍的中年男子轉身,從身后儀官托盤上捧起一尊竹卮,然后走出隊伍,來到祭壇前,面向西方,舉卮齊首,高呼:

“巍巍重華,孝格乾坤。事瞽叟而烝烝乂,安萬家而睦九族。謹以甘醴,奉慰圣心!”

此乃亞獻,蘇嶺之主為之。

男子退回隊伍。

最后,那個老者轉身,從身后儀官托盤上捧起一尊銅觥,然后走出隊伍,來到祭壇前,面向南方,舉觥齊首,祝曰:

“穆穆帝勛,明燭八荒。命百揆而諧玉燭,典韶樂而鳳凰儀。謹以馨,永續明德!”

此乃終獻,崀山之主為之。

三獻之禮結束,主祭人鄧青陽走出隊伍,他手捧玉璧,邁步登臺。這鄧青陽何許人也,衡山掌門,當代體劍術第一人,步罡踏斗、追風逐月也不在話下,但此時登臺,這位四境大修士的步伐卻格外的緩慢,也格外的沉重。

九丈高臺,九層共計一百八十級臺階,在往日里只鄧青陽堪堪邁腳的距離,但在今日,他卻足足走了有半刻鐘的時間。

鄧青陽邁過最后一級臺階,來到祭壇之頂,走到金鼎之前。他環視四方,目光在帝廟中新建的英靈殿上停留許久,然后又把目光投向祭祀大典內的舜帝神像,然后朗聲頌道:

“赫赫圣帝,德被八荒;

躬耕歷山,孝感穹蒼。

命官授時,玉燭和暢;

南狩敷教,三湘始昌。

懿歟吾祖,圣跡昭彰:

制陶河濱,民器有常。

韶樂九成,鳳凰來翔;

建此偉業,萬古流芳!

時至今日,魔氛猖狂;

南派恃兇,害我三湘。

惡蠱邪尸,裂我土疆;

異教竊祀,九嶷淪殤。

湘靈悲泣,帝威蒙戕;

四十余載,祀火微茫!

今有義旅,保境安鄉;

既復故土,重復馨香。

英靈殿起,俠骨留芳;

芙蓉為證,清艷帶霜。

湖嶺崀衡,劍戟森芒;

九嶷會立,誓守梓桑。

萬眾一心,昭告圣祖;

經兵整武,奏響戰鼓。

撻伐南荒,施以刀斧;

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頌罷,鄧青陽拋投玉璧,沉于金鼎之中。玉璧沉底,輕擊金鼎,發金玉鏗鏘之音。

不知何時,廣場上悠揚的簫聲也變成了激昂的鼓聲。

今日,既是祭祖雪恥之日,亦是起兵反攻之時!

注:祭文仿自主席《四言詩·祭黃帝陵》。

上一章  |  蜀山鎮世地仙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蜀山鎮世地仙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