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蘭心法師宣布辯經開始,第一位普庶國的高僧走了上來,他先朝唐僧合十見禮,其后在蒲團上盤坐了下來。
蘭心法師介紹道:“這位是云空寺的蘭真法師。”
唐僧雙手合十,朝著蘭真法師躬身一禮道:“見過蘭真法師。”
蘭真法師笑道:“玄奘法師,貧僧問一個問題,若你能答出來,這辯經就算貧僧輸了。”
唐僧頷首道:“法師請問。”
蘭真法師便就以‘空相’相問,唐僧只是略一思索,便以空相相答。
聽完唐僧的解答之后,蘭真法師頓覺豁然開朗,這個困擾他五年的疑惑今日終于得解。
只見蘭真法師站起身來,朝著唐僧躬身一禮道:“多謝玄奘法師解惑,貧僧已無困擾矣。”
說完,蘭真法師看向蘭心法師道:“國師,是貧僧輸了。”
蘭心法師笑著朝蘭真法師道:“恭喜道友。”
隨后蘭真法師走下辯經臺,兩名普庶國兵士走上前來,押著蘭真法師走到辯經臺外圍,只見蘭真法師雙手合十跪倒在地,身后的兵士舉起了彎刀。
看到這一幕,唐僧大為驚駭,急忙起身道:“且慢。”
但沒有人理會唐僧,那刀閃著寒光落下,蘭真法師瞬間人頭落地,鮮血噴出一丈多遠。
唐僧身體一晃,跌倒在蒲團之上,隨后趕緊雙手合十,雙目緊閉,口中念著‘阿彌陀佛’。
一盤的蘭心法師收回目光,朝唐僧說道:“玄奘法師,辯經繼續。”
唐僧睜開眼睛,還沒來得及說話,第二個僧人便走上了辯經臺。
唐僧回頭朝臺下的孫悟空看了一眼,孫悟空給了他一個眼神。
唐僧會意,這是讓他放心繼續辯經的意思,唐僧只能拋舍雜念,繼續專心辯經。
這些前來辯經的普庶國高僧佛法境界確實不低,他們問出的問題都極為深奧,放在大唐絕對都是名揚海內的高僧。
能想象大唐如果有兩萬多名這樣的高僧,那佛法將會昌盛到何種地步?
唐僧不敢想,但他這一路走來,對佛法的領悟早已超凡脫俗,所以這些高僧的問題他都對答如流。
普庶國的高僧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辯經臺,又一個接一個的走下去被斬首。
唐僧痛心疾首,心如刀割,臉色蒼白,這些可都是佛門最優秀的僧人。
等到半天過去,臨近中午之時,唐僧已經辯敗了二百六十多個僧人,也就是說已經有二百六十多個高僧被斬首。
血腥氣籠罩了辯經臺,使得唐僧極為不適,甚至直接嘔吐了出來,忽然只覺天旋地轉一般,唐僧混身直冒虛汗。
只見他突然站起身來,走到普庶國國王下方拜道:“啟稟國主,貧僧從未見過這般辯經之法,這簡直是草菅人命!請國主廢除輸即死的規則,否則貧僧寧死也不再辯經!”
普庶國國王被唐僧突然的諫言給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很快就平靜了下來,看著唐僧說道:“玄奘法師累了,眼下已至午時,辯經暫時停止,待午飯過后繼續辯經。”
“國主!”唐僧還要再說,但普庶國王已經起身,看著唐僧說道:“玄奘法師,請先用齋吧,用齋過后繼續辯經。”
說完,普庶國王便帶著王后、王子、公主們離開了。
此時蘭心法師與普庶國眾僧人也都起身前往齋堂用齋,至于那些被斬僧人的尸首,則由其弟子收斂。
唐僧看著眾人離去,頓時虛脫地倒在了地上,孫悟空四人趕緊上前將他扶了起來。
唐僧被帶回禪房之后,孫悟空去齋堂給他打來了飯菜,但唐僧完全沒有胃口,情緒極其低落。
“悟空,你想到什么好辦法沒有?”唐僧嘆息道:“我實在不愿看到這么多的僧人就因為辯經失敗,而被斬首。”
孫悟空道:“師父莫急,先吃飯,容徒弟我先去看看。”
唐僧好奇地問道:“你去哪里看?”
孫悟空笑道:“自然是去地府看看,這些僧人死后魂魄歸于何方,再將此事問問地藏王菩薩。”
聽到這話,唐僧眼睛一亮,連忙說道:“好,悟空,你這就去吧,一定要將此事稟報地藏王菩薩。”
“好。”孫悟空轉身對小白龍三人道:“三位師弟,你們在這里好生保護師父,俺老孫這就去地府走一遭。”
小白龍道:“大師兄放心。”
只見孫悟空飛出門去,駕起筋斗云,直至幽冥地界,徑撞入森羅殿上,威靈到處,慌的那十殿閻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頭迎。千株劍樹皆攲側,萬迭刀山盡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橋下鬼超生。
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處處明。’
孫悟空見了十殿閻君,問了身死僧人之事,十殿閻君皆答:“回稟大圣,普庶國被殺的僧人也已受福得瑞,超度往生,入輪回轉生天神道去了。”
“哦?”孫悟空問道:“何時往生的?”
秦廣王道:“被斬之事,魂魄歸了地府,便有佛光祥瑞落下,當即往生輪回去了。”
“有這等事?”孫悟空問道:“是何人超度了他們?”
十殿閻君不能答,轉輪王道:“大圣,我等亦是不知,您可去問一問地藏王菩薩。”
孫悟空聽了這話,當即辭了十殿閻君,轉而來到了地藏殿。
來到此處,地藏王菩薩早已在此等候,看到孫悟空后便笑道:“大圣,你來了。”
孫悟空走上前去問道:“菩薩早知我要來?”
地藏王菩薩點了點頭,隨后對孫悟空說道:“大圣,你回去告訴唐三藏,讓他專心辯經就是。”
“哦?”孫悟空道:“聽菩薩這話,莫非這其中有什么隱情?”
“沒有隱情。”地藏王菩薩笑道:“那些與唐僧辯經而被殺的僧人,都將圓寂解脫,賜福受瑞,轉入天神道輪回往生。”
孫悟空問道:“為何如此?”
地藏王菩薩笑道:“你們這一路風餐露宿,跋山涉水,降妖伏魔,辛辛苦苦是為了什么?”
孫悟空道:“當然是上靈山取得真經,造福東土”
說到這里,孫悟空突然愣在了原地,眼中泛起一絲明悟。
地藏王菩薩看到孫悟空眼中那一絲明悟,笑著問道:“大圣明白了?”
孫悟空回過神來,當即合十拜道:“多謝菩薩指點迷津,我這就回將此事告知師父。”
地藏王菩薩頷首笑道:“大圣慢走。”
說罷,孫悟空又駕起筋斗云回到了玉蘭寺禪房之中。
唐僧見到孫悟空回來,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起身問道:“悟空,你回來了,地藏王菩薩怎么說?”
孫悟空‘嘿嘿’一笑,先將那些被殺僧人受到賜福,轉生天神道的事情告訴了唐僧等人。
唐僧聽完后大為驚訝,問道:“為何會這樣?”
就連小白龍、豬八戒、沙僧三人都滿臉不解,豬八戒道:“咱們師父有那么大本事,能讓死人得到賜福,直接轉生天神道?”
“為師哪有那么大的本領。”唐僧擺了擺手,然后便詢問孫悟空。
孫悟空笑道:“師父,此事地藏王菩薩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唐僧問道:“什么問題?”
孫悟空便將地藏王菩薩所問的問題對唐僧講了一遍,唐僧幾乎是在聽到這個問題的一瞬間明悟了。
“原來如此。”唐僧雙手合十,原本臉上的不忍、恍惚等情緒消散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堅毅之色。
“貧僧此行定要取到真經,以還東土。”唐僧一臉堅定地說道。
只有小白龍、豬八戒、沙僧三人不明所以,紛紛出言詢問。
但唐僧卻不回答,只是說道:“悟白、悟能、悟凈,此事不可明言,只能自悟。”
“嗨。”豬八戒擺了擺手,毫不在意地道:“我要是能自悟,那我就是師父了。再說師父你和大師兄明白就行了,俺老豬才不操那么多的心。”
小白龍和沙僧聽到這話,倒也不再糾結,笑了笑便把此事過去了。
此刻唐僧振作精神,將剩下的飯菜吃完,隨后起身說道:“徒兒們,走吧,我們繼續上臺辯經。”
沙僧問道:“師父,你.好了嗎?”
唐僧笑道:“悟凈,既然諸位高僧死后都得到了賜福,得以往生天神道,那為師還有什么顧忌的呢?”
說完,唐僧便精神滿滿地走了出去。
當唐僧師徒來到辯經臺上時,卻見普庶國的那些僧人都已經到了,過了片刻之后,普庶國的國王、王后、王子、公主及王公大臣、各國使者們也來到了看臺之上。
看著臺上說說笑笑的國王、權貴們,唐僧嘆了口氣,心中要取真經的意志更加堅不可摧。
此時此刻,他看到了天竺佛法興盛繁榮的表面下隱藏著怎樣的禍患,天竺,這個佛陀與佛法的誕生地,已經走上了歪路。
無論是上層的權貴,還是中層的僧人,以及下層的百姓,他們對佛法的執迷越發著于表相。
佛法,本是探求真理,修行自身,教化眾生的法門,可天竺眾生卻在對佛法的尊崇中迷失了佛法的本意。
想到這里,唐僧再無絲毫猶疑,起身走上了辯經臺,也不向國王和眾僧人見禮,自顧自地在蒲團上坐了下來。
看到這一幕,普庶國王、王后等人雖然有些不樂意,但看到唐僧已經調整好了心態,便也沒有多說什么。
普庶國王之所以發布那極為嚴苛的規則,就是要讓普庶國的僧人在這次辯經中打敗唐僧,為普庶國的佛法找回面子。
這就是唯一的目的,正如地藏王菩薩所說,這里面并無任何隱情。
普庶國王就是要告訴國內的這些高僧,你們辯經只能贏,輸就是死。
辯經繼續,普庶國的高僧一個又一個登上辯經臺,然后一個又一個被拉出去斬首。
一天.兩天三天
直到十五天后,當最后一個普庶國高僧,也就是國師蘭心法師被拉出去斬首后,普庶國兩萬四千三百二十一位受大戒的高僧全部被殺。
普庶國在這場辯經中輸了,而是輸得極慘,普庶國王當場吐血倒地,各國使者對如此慘烈的辯經也是感到膽戰心驚。
而最后的獲勝者唐僧也沒有任何高興的情緒,只是淡然起身,轉身便走下了辯經臺,與徒弟們回到了禪房中休息。
當天晚上,普庶國國王醒了過來,但他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唐僧的通關文牒加蓋了關印。
隨后普庶國國王再次吐血昏了過去,第二天當唐僧師徒來拜辭國王時,剛走到宮門外就聽到宮內的喪鐘響了。
普庶國王于清晨時分嘔血暴崩,這也代表著普庶國從此由盛轉衰,徹底淪為五大天竺中最末等的國家。
唐僧嘆了口氣,沒有再入宮去,而是直接帶著徒弟們踏上了取經的道路。
與此同時,普庶國這一場慘烈的辯經大會也由各國使者傳回了各自國家,一時間轟動了五大天竺所有的僧人。
尤其是普庶國的僧人,因為國內的高僧與唐僧辯經失敗后便圓寂殞滅,所以他們稱唐僧為‘在世寂滅佛’。
隨后這個稱號從普庶國傳了出去,傳到了五大天竺,于是唐僧在進入天竺的三個月后,便名揚五大天竺。
因為他與兩萬四千三百二十一位高僧辯經,并且在誰輸誰死的規則下獲得了最后的勝利,所以‘在世寂滅佛’這個稱號以及他的佛法修行得到了天竺所有僧人的認可。
只因普庶國眾高僧與唐僧辯經的那些內容也流傳了出去,五大天竺的僧人在看過這些辯經內容后大都自愧不如。
而此次辯經的內容也被各大國的僧人整理成了一部經書,這部經書就被命名為《寂滅經》,并于此后在五大天竺廣為流傳,成為了所有僧人剃度后必修的經書。
事實證明,不是普庶國的僧人佛法修行差,單純就是這位東土唐僧的佛法修行太強了!
就這樣,那兩萬四千三百二十一位高僧,用自己的寂滅,提前為唐僧贏得了一個‘在世寂滅佛’的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