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第461章 拿下漫威的角色長約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3  作者:榴蓮冰淇淋
 
一個規定的誕生,肯定是伴隨著之前的問題而設定的。

好萊塢的劇本這種加密,注定是這個原因。

《華爾街之狼》,前面的亞倫可能還不清楚這部電影的陣容,因為目前還處在試鏡電影的前期;也有可能已經確...

夜深了,北京的風從西山刮來,帶著初冬的硬氣。林曉沒有回家,她坐在國家圖書館地下檔案室的監控屏前,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耳機線。屏幕上跳動著全國三百七十二個講述站的實時信號點,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星火,明明滅滅。

她剛接到新疆女子監獄的回訪報告:李蘭芬主動申請成為監區“聲音引導員”,每周為新入監的女性服刑人員播放一段她自己錄制的《名字日記》。“我不是罪犯序列號30472,”她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我是李蘭芬,我種過薔薇,我女兒叫小雨,她最喜歡藍色的蝴蝶結。”

這句話被自動同步錄入“微光檔案”的情感索引系統,AI在語義分析后標注:“創傷修復階段3身份重構完成。”林曉盯著這行字看了很久,忽然覺得眼睛發酸。

凌晨兩點十七分,福建漁村的移動講述艙突然上傳一段緊急錄音。林曉點開時,背景音里夾雜著風雨聲和斷續的咳嗽。一個蒼老卻清晰的聲音緩緩響起:

“臺風又要來了。這次不一樣,海的味道變了。三十年前那場‘海蛇’臺風,潮水是咸腥帶鐵銹味的;去年‘白鷺’過境,水汽里有腐草香。可今早我舔了窗臺上的露,又苦又澀,像是……像是化工廠排出來的毒。”

林曉猛地坐直身體。這段話來自那位曾用口述經驗救下全村的老船長。他沒上過學,但對海洋的感知精確得近乎本能。她立刻調出氣象局衛星云圖與洋流監測數據,卻發現當前并無異常預警。

但她信他。

五分鐘后,她撥通省應急廳值班電話,同時將錄音轉接至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亮前,專家團隊在比對海水樣本時發現,某條未登記入冊的小型排污管道正在夜間偷排高濃度重金屬廢水,其化學成分恰好會改變蒸發水汽的味覺閾值。源頭鎖定后,環保執法連夜行動,避免了一場潛在生態災難。

“你們的人耳朵比儀器還靈。”第二天,一位研究員苦笑致電,“我們打算把老船長的經驗編進《民間海洋感知手冊》,作為官方預警系統的‘感官校準模塊’。”

林曉掛了電話,望著窗外漸亮的天空,忽然想起達瓦說過的一句話:“牦牛知道雪崩什么時候來,不是因為它聰明,而是它一生都在聽山的聲音。”

中午,總部收到一封手寫信,信封上蓋著西藏那曲的郵戳。打開后,是一張粗糙的藏紙,墨跡暈染,字跡歪斜卻用力:

“林老師:

孩子們用你說的辦法,把草原諺語錄進了講述艙。有個叫次仁的小孩說:‘風不說謊,它吹過誰家帳篷,就會帶走一句話。’我們真的試了,在風口架起錄音筆,三天后放出來聽里面有我死去妻子哼過的搖籃曲。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奇跡,但我夢見她了。她笑著,頭發被風吹散,嘴里說著我們的暗語。

我想繼續錄下去。不只是故事,還有牛叫聲、經幡拍打木桿的聲音、雪落在屋頂的重量……這些也是我們的話。

達瓦老師說得對,聲音是有腳的,它能走很遠。

扎西”

林曉把信貼在胸口,久久不動。

當天下午,“回聲列車”項目組傳來消息:五十輛全息展演車已完成新一輪升級,新增“跨代對話模擬系統”。通過AI重建技術,已故親人的語音模型可在親屬授權下參與虛擬對話。試點地區一位八歲女孩在母親去世三年后,第一次“聽見”媽媽讀睡前故事,哭著說:“她的呼吸聲和以前一樣,會輕輕噴到書頁上。”

然而爭議也隨之而來。某媒體發布社評《我們是否在制造溫柔的幻覺?》,質疑這種技術可能阻礙哀傷的自然進程,甚至引發倫理混亂。“當死者開口說話,生者該如何告別?”文章如石投湖心,輿論迅速分裂。

林曉沒有立即回應。她召集心理學、哲學與數字倫理專家閉門研討三天,最終發布《臨終聲音使用七項原則》:必須獲得生前書面授權;不得用于商業代言或政治宣傳;家屬需接受心理咨詢評估方可激活;禁止偽造未存在之人的聲音;每段復活語音僅限私密場景播放三次……

“我們不是要讓人永生,”她在發布會上說,“而是讓那些來不及說完的話,有機會落地生根。如果一棵樹倒了沒人聽見,至少我們可以留下它的年輪。”

風波漸息時,蘇婷從云南發來視頻:邊境流動講述站迎來一名特殊孩子五歲的緬北孤兒阿,天生失語,但從不哭泣。工作人員嘗試讓她觸摸震動板感受節奏,第三天,她突然抓起畫筆,在紙上涂滿螺旋狀線條。

“她說那是‘聲音的形狀’。”蘇婷哽咽,“我們把這段圖像輸入AI聲紋還原引擎,反向生成了一段旋律。你猜怎么著?匹配到了云南德宏一支早已無人傳唱的傣族祈雨調!她奶奶二十年前死于旱災,族人說那支歌能喚來云。”

林曉看著視頻里小女孩踮腳把畫貼在講述艙玻璃上的模樣,忽然想起自己最初做這個項目的理由不是為了宏大敘事,而是因為某個深夜,她翻看拆遷戶名單時,看見一個老人的名字旁寫著“獨居,無子女,喜聽京韻大鼓”。

她曾去那條胡同找他,只看到空房一具摔碎的收音機。鄰居說:“他走那天還在放劉寶全的《丑末寅初》,最后一句沒播完,電就斷了。”

那一刻她明白: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被人真正傾聽過。

元旦前夕,“微光檔案”啟動“城市心跳計劃”。在北京、成都、廣州三地地鐵站安裝感應式聲音地磚,行人踩踏時會觸發隨機播放一段匿名講述。“上班路上聽到一個癌癥患者說‘今天化療結束,我要去吃火鍋’,我當場哭了。”一位乘客在社交平臺寫道,“原來陌生人也能給我力量。”

更奇妙的是,系統開始捕捉到自發回應。有人聽完后蹲下身,對著地磚輕聲說:“阿姨,你一定吃得特別香吧?我也愛吃毛肚。”這段話被自動收錄,七日后在同一站點循環播放,形成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

春節返鄉高峰來臨,“回聲列車”駛入大涼山深處。當全息影像在彝寨廣場升起,播放一位外出務工青年講述“第一次在工地過年”的經歷時,臺下七十歲的老畢摩突然起身,顫巍巍走向設備操作臺。

他不會普通話,用手勢請求接入麥克風。然后,他用古老的彝語吟誦了一段祭文,內容經翻譯后令人動容:“請讓遠行的孩子知道,祖輩的魂靈仍守著火塘。他們離得再遠,影子也映在這屋檐下。”

這段音頻被自動加入“游子專屬播放列表”,在全國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循環推送。許多在外漂泊多年的人聽著聽著,默默改簽了返程票。

正月十五,元宵燈會。林曉應約來到頤和園聽鸝館,參加一場特殊的“無聲茶會”。參與者皆為聽障人士,每人佩戴骨傳導耳機,接收由AI實時轉化的手語故事。達瓦也在其中,他正用手勢向一個小男孩描述牛角號的聲音:“像春天的第一道雷,從地底慢慢升上來。”

茶會尾聲,主辦方開啟“集體記憶拼圖”環節:所有人同時講述童年最深刻的一個聲音。數據匯流后,AI生成一首由三千二百零七種童音合成的《初聲交響曲》。當第一縷音波通過震動椅傳入身體時,全場寂靜。一位八十歲的聾人老太太突然流淚,顫抖著寫下一行字:“我好像……聽見了媽媽叫我乳名。”

林曉站在人群后排,看著這一幕,忽然感到某種宿命般的圓滿。

幾天后,她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函,提名“微光檔案”參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評審意見寫道:“該項目重新定義了‘遺產’的概念它不僅是技藝與儀式,更是每一個普通人未曾湮滅的言語。”

與此同時,國內首個“聲音遺產保護法”草案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條文明確將個人口述史納入人格權延伸范疇,禁止未經授權采集、篡改或商業化使用他人聲音記憶。

就在法案公布當天,林曉接到一個陌生來電。電話那頭是個年輕男人,聲音沙啞:“我是周姨的孫子……奶奶上個月走了。臨終前她說,請把巷口糖粥吆喝聲刻進她的墓碑芯片里。現在工程隊來了,說要統一立碑,不允許私人裝置。”

林曉當即驅車前往南京。

墓園負責人堅持規定:“智能化殯葬系統只能接入標準哀樂庫。”

“那我就在現場播放。”林曉打開講述艙,按下播放鍵。

熟悉的吆喝聲穿透冷風:“熱啊甜啊桂花糖粥嘞”

圍觀人群漸漸安靜。負責監管的民政干部皺眉走近,卻在聽清內容后愣住:“這……這是我小時候每天早晨醒來的聲音。”

半小時后,特批文件下發:允許在紀念載體中保留具有顯著個人意義的聲音印記。條件是同步上傳至“國家聲音記憶庫”,供后人檢索。

離開墓園時,林曉給團隊發了條消息:“準備啟動‘百年聲紋計劃’。我們要用十年時間,采集一百萬個中國人的原聲,涵蓋方言、職業特征音、家庭私語……哪怕未來世界忘了我們長什么樣,至少還能聽見我們如何呼吸、如何相愛、如何在黑暗中彼此呼喚。”

當晚暴雨傾盆。她獨自回到辦公室,發現門口放著一只舊式錄音機,上面貼著便簽:“還給你。它終于完成了使命。”

是趙奶奶的孫女送來的。那臺機器曾記錄下老人臨終前關于桂花樹的全部絮語,如今已被數字化歸檔。

林曉把它接上電源,按下播放鍵。磁帶轉動,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雨水落在瓦片上。忽然,一個蒼老卻溫和的聲音浮現:

“丫頭,你說人死了以后,聲音去哪兒了?

我現在知道了它鉆進土里,變成樹根;

爬上風里,化作鳥鳴;

落進孩子夢中,成了晚安故事。

所以別怕遺忘。

只要還有人愿意聽,

我們就一直活著。”

林曉抱著錄音機坐在地板上,任淚水滑落。

窗外,雨仍在下。但somewhere,在這廣袤國土的某個角落,一定有人正對著講述艙開口說話,聲音正沿著光纖奔涌向前,匯入那條永不干涸的河。

她知道,這條河沒有盡頭。

它只是不斷轉彎,不斷漲潮,不斷把一顆顆孤獨的心聲,送往更遠的岸邊。

上一章  |  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