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長安城外,有一高樓,名為‘望經樓’,乃唐太宗在玄奘離去取經后所建,唐太宗年年皆會到此處張望西方,期盼唐僧早日取經歸來。
一日,唐太宗擺駕行至望經樓樓上,正是朝西方眺望,暗嘆唐僧許久不曾歸。
有朝臣道:“陛下不必再等,那玄奘昔年有言,取經不消二三年便歸,今去一十四載,定是行至中途,或教妖魔殺害,或教人禍難之,已是功敗,若陛下執意取經,不若再遣個取經人去便是。”
唐太宗搖頭道:“御弟定可取經歸來,莫生二心。”
朝臣見勸不得,只得作罷。
唐太宗等候許久,見西方無有動靜,便要離去,在他離前,但見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
唐太宗細細一看,有一伙人在長安城下,那為首的不正是唐僧。
太宗及多官即下高樓,迎了上去,說道:“那來的可是御弟?”
唐僧見了太宗,倒身下拜,行得大禮。
太宗道:“御弟可是功成也?”
唐僧道:“幸不辱命,臣功成歸來,已取得真經。”
太宗喜不自勝,復見行者三人,那行者有威氣,八戒兇相盛,沙僧多和氣,他問道:“此三者,何人也。”
唐僧道:“乃臣西行途中收的徒弟,護臣西行,卻有大功。”
太宗聞聽,喜道:“御弟與我同乘御車回朝。”
說罷。
容不得唐僧拒絕,便拉唐僧一同乘車而歸,待是回朝,太宗設宴款待,不曾問及真經,只關懷唐僧西行之難,再是取一地與唐僧安歇。
這般一日后,取經人一眾再是入朝,唐僧將真經悉數交與太宗,并與太宗言說事情緣由,一一道明,不敢有誤,更言無字真經之妙,教太宗聞之甚喜。
太宗使人將真經收納,又見那玉階下,行者三人站立,問道:“御弟三徒,可是外邦國人?”
唐僧拜道:“正是外國人。臣大徒弟,乃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姓孫,名悟空,又稱行者,因五百年前不服管教,大鬧天宮,教佛祖困壓,為臣所救,故隨臣西行,其有大神通,保臣性命,臣西行能功成,大徒弟當居首功,縱是我,比不得大徒弟功勞,臣多次有感身體不適,皆有傳與大徒弟取經之心。還有這二徒弟,乃是福陵山云淺洞人氏,姓豬,法名稱是悟能,一路挑擔有功。三弟子乃是流沙河人氏,姓沙,法名為悟凈,一路牽馬涉水。尚有此馬,乃是龍馬,載臣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其亦有功。”
太宗聞聽,倍感驚奇,問道:“御弟此行多遠?”
唐僧道:“乃有十萬八千里,臣行一十四遍寒暑方至,此處有文牒,上記臣所過之國,具有印信。”
唐僧取通關文碟與太宗。
太宗接過細看,通關文碟乃是貞觀一十三年給的,今已是貞觀二十七年,果是十四載。
他復見文牒有國之印信,是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寶梁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
太宗道:“勞累御弟。”
唐僧道:“不敢當。”
太宗遂道:“御弟,今取經歸來,可留在朝中為官,御弟三位高徒,皆有去處,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再不受難。”
唐僧合掌道:“多感陛下盛意,但西天佛祖尚在等候,恕臣不能在朝中久留,陪候陛下,臣有罪。”
太宗道:“既如此,卻不勉強御弟,但請御弟講說真經,無字真經雖妙,但無御弟,恐無大用。”
唐僧說道:“但請陛下安心,我當在其中演說真經,待是說盡,再是離去。”
太宗喜不自勝,道:“有勞御弟。”
唐僧道:“陛下,我這大徒弟護我西行,卻有大功,但請陛下好生招待于他。”
太宗聞聽,即問道:“御弟首徒,但不知你有何所須,但可明說,我定當與你,以全恩義功勞。”
行者笑道:“陛下,陛下。我無有甚所須之處,但若陛下全我功勞,便賜些茶飯瓜果與我,蓋我這二師弟,是個食腸大的,若是餓著他便不好。”
豬八戒喜笑道:“哥啊,你果真知我。”
太宗依言,教人設席,以相迎取經人一眾。
這般過去數日,唐僧與許多僧人交談真經之事,終是功成,唐僧辭別太宗,與行者等一眾,離了長安城。
一眾方離長安城不遠。
四大金剛齊齊按落云來,說道:“圣僧,大圣,今可功成矣?”
唐僧拜道:“卻已功成。”
四大金剛道:“既如此,但請隨我等一同,歸還靈山,我等繳旨,你等受封正果。”
行者道:“師傅,呆子,沙師弟,你等可有疲倦?若是疲倦,但歇息一二日,今已功成,無須急切。”
豬八戒嚷嚷道:“哥啊,平日你著急,今個倒是不急了。你卻不知,如今正是個該急的地兒,我等歸于靈山,師父當是成佛,我也有望成佛,豈有不急之理。”
行者嘆道:“罷,罷,罷。你既這說,我等便歸往靈山去。”
四大金剛聞聽行者這般言說,自不再多言,駕祥云承著四人一馬,往靈山而歸。
不一日,取經人一眾同四大金剛,回轉靈山勝境,行入大雄寶殿之中。
此間靈山佛眾正在如來蓮座前聽講,但見取經人一眾而來,如來停了講法,佛眾等張望而來。
唐僧面朝佛眾與如來拜禮。
四大金剛上前說道:“弟子等前奉金旨,送圣僧等回歸東土,今已歸來,特來繳旨,望請世尊應允。”
如來道:“準繳,準繳。”
他遂道:“既今功成,你等且上前來受職,好教功成得正果。”
唐僧眾等再拜于如來,靜候如來法音。
如來即道:“圣僧,汝前世本為我座下二徒弟,名喚金蟬子,因汝多有輕慢我法,故貶汝真靈下界,轉生東土。今重皈依,取得真經甚有功果。故今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上前拜禮接過金旨。
如來再道:“孫悟空,汝曾大鬧天宮,桀驁不馴,幸我以甚深法力壓你,今你歸正,西行路上,汝隱惡揚善,降妖煉魔,引路圣僧,種種有功,全始全終,加升汝大職正果,汝當坐蓮臺,是為斗戰勝佛。”
行者上前一拜,接了如來金旨,即是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見唐僧與行者俱是受封,他心中知得,將是到他,他不由得近了些許。
恰逢如來張望而來,說道:“豬悟能!”
豬八戒上前叩首,道:“弟子在此。”
如來說道:“汝本為天河水神,但犯下滔天之大罪,故貶下界投胎去,錯為豬胎,且在福陵山云棧洞中造孽,幸汝尚有一點靈光不滅,歸入沙門,保圣僧西行,然卻有玩心,色情未泯,常常蠱惑圣僧,念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個凈壇使者。”
豬八戒聽了,有些不忿,不曾接金旨,說道:“怎個他們都成佛,老豬便做個凈壇使者?”
如來道:“汝不曾有此大功,乃多有勸阻之心,能有功成,全賴斗戰勝佛。再者凈壇使者有何不好之處,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受用的。”
豬八戒本要辯駁,求如來與他個佛位,但他見寶殿佛眾怒目圓睜,不敢再說,遂取了金旨,接下這‘凈壇使者’。
如來說道:“沙悟凈,汝本是卷簾大將,但在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貶你下界受罰,幸有真靈,歸入我沙門之中,誠心修行,敬重圣僧,雖法微力小,但遇難之時,汝從不曾懼,保護圣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金身羅漢也。”
沙悟凈起身拜道:“弟子多謝。”
說罷,其接過金旨,不敢有誤。
如來望向白龍馬,說道:“敖烈,汝本西海龍王之子,但有欺天之罪,但皈依我沙門之中,每日馱圣僧來西,又曾馱真經東去,有功勞在身,加升汝職正果,當為八部天龍。”
白龍馬領命謝恩,怎還有馬身,搖身一變,成一條龍,其渾身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果是一真龍也。
白龍得了如來金旨,復盤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
今時五人皆得正果,寶殿佛眾俱是稱贊,言說如來法玄,五圣心堅。
唐僧再三謝過佛眾,領悟空要上前。
悟空攔下,說道:“師傅,今尚有何事不成?”
唐僧道:“悟空,你的金箍尚未曾取下,我未有解箍兒咒,當是求得我佛方可。”
悟空搖頭,遂雙手將頭上金箍兒取下,說道:“師傅,不消那般,我將金箍兒取下便是。”
唐僧驚道:“悟空,你如何能取下?”
悟空道:“師傅,此金箍兒,本為我心難定,故方才以金箍兒相制,往日在方寸山,早有大師兄為我解開金箍兒,但我恐修行難以定心,故自愿戴上,此金箍兒多是警醒之意,再難困我,取下甚易。”
唐僧合掌道:“悟空果真為佛。”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