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258章 奉的哪個天?承的什么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3  作者:狗腳朕.
 
洛陽。

曹叡端坐御座,階下文武肅立。

未幾,吳國使臣,太中大夫趙咨整肅衣冠,持節而入。

“外臣奉大吳皇帝之命,特奉禮參見大魏陛下。”其人聲音清朗,面容平靜。

曹叡冷哼一聲,神色睥睨。

吳使趙咨不卑不亢,不懼不怒,繼續朗聲出言:

“臣聞天道靡常,惟德是輔。

“值前后兩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而火德既衰,熒惑守心。

“復仰觀天象,見王氣三分。

“一在昴畢二宿,應北方之魏。

“二在翼軫分野,示東南之吳。

“三在井鬼之域,則西方之蜀。

“王氣并懸,三國鼎立,各正天命,實乃天意。

“我主吳皇生于東南,奉天承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

不待趙咨再繼續說下去,曹叡仿佛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發出一聲嗤罵將其打斷:

“孫權?

“稱帝?”

“他憑什么?

“奉天承運?

“奉的哪個天?

“承的什么運?”

階下,鐘繇微微蹙眉。

陳群面無表情,劉曄眸中譏誚。

辛毗與高堂隆相顧而視,俱皆面露不屑之色。

而趙咨面色不變,既不懼,也不惱,只繼續自顧自出言:

“大吳天子幼沖嗣業于危難之際,是其聰也;

“拔魯肅于草莽、呂蒙于行陣,是其明也;

“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

“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

“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

“夷陵北屈于魏,西拒于蜀,是其略也;

“如此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奉黃天,承帝運!

“于是黃龍見于彭澤,鳳凰棲于蒼梧!

“朱雀筑巢武昌,嘉禾生于四野!

“此非天命昭昭乎?”

曹叡聞言,似笑非笑:“孫權讀過書嗎?”

趙咨也不理會曹叡此問何意,只自顧自答曰:

“大吳天子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曹叡不由嘿然:

“如先生這般人才,不知孫權麾下有幾人?”

趙咨坦然應答:

“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

“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數盡。”

曹叡忽而仰天大笑,笑聲在殿中回蕩,良久方歇。

最后,他站起身,袍袖一拂:

“與爾多言無益,且帶著孫權之禮回去罷,朕不殺你。”

趙咨卻是不退反進:

“外臣此來,另有一事相告。”

曹叡不耐煩地猛一奮袖:

“巧了,朕也有另一事相告!

“你回去告訴孫權,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朕不日便將興師南下,讓他洗干凈脖子,引頸受戮。”

言罷,曹叡示意殿中虎賁送客。

幾名全副披掛的虎賁扶刀上前。

然而不待虎賁將自己架出殿外,那吳使趙咨便朗聲出言:

“陛下!

“去歲冬月,值魏吳各自罷兵之際,蜀主劉禪自白帝西歸,返成都主持更元改年之事,并賀盡復關中、還于舊都之喜。”

曹叡聞此,眉頭微蹙。

虎賁不知道得到了什么信號,全部止住了手腳。

趙咨見狀,便又徐徐道來,語速再度恢復平穩:

“我大吳皇帝得知蜀主西歸,白帝空虛,乃舉大軍十萬西進伐蜀,必欲納成都王氣入大吳彀中。

“特遣外臣問一問陛下,不知陛下可還記得曹真之死,張郃之斃,司馬之敗,關中之失?若欲報仇,此不失為千載良機。”

曹叡眸子一凝,身子微微坐直。

階下群臣也收斂輕蔑之色,彼此交換著眼神。

然而就在吳使趙咨以為曹魏君臣動搖之時,曹叡卻是忽然下令,語氣不容置疑:“送客!”

趙咨眉頭微皺,卻是不待虎賁上前架他,便自顧自躬身行禮,從容退出大殿。

待吳使離去,曹叡收斂神色。

環視階下群臣,徐徐出聲:

“諸卿以為,孫權此來何意?”

他聲音清冷,大殿蕩起回聲。

群臣一時默然。

中領軍楊暨率先出列:

“陛下,孫權僭號稱帝,實乃跳梁小丑!

“然其伐蜀之事,若屬實,確是我大魏良機!”

辛毗沉吟片刻,道:

“陛下,孫權狡詐,其言不可信之半分,此番遣使而來,必是誘我攻蜀,他好坐收漁利!”

曹叡輕輕頷首。

群臣俱以為然。

而就在此時,年歲、官位俱為最長的太傅鐘繇出列:

“陛下,大江之險,有如天塹,非只南北,西東亦然。

“白帝城自劉焉始,經營已數十載,又有夔門之峽為其屏障,可謂固若金湯,孫權新僭帝號,老臣不以為他會于此時貿然興兵西進。

“此戰,多半是偽漢突至,孫權此時遣使而來,聯魏伐蜀是假,求援于魏是真。”

曹叡聞言一怔。

他確實忽略了這個可能。

中領軍楊暨與身旁的陳群,亦相互交換了個詫異的眼神。

忽然間,曹叡眉頭愈緊:“劉禪為何去年秋冬不動手?偏要等我大魏與孫吳各自罷兵,孫權能騰出手來應付之時才動手?”

“此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也。”鐘繇捋須而言。

“彼時陸遜先與大司馬于襄樊對峙,復又戰于青泥、滄浪,吳軍主力似在北線,然西線亦備重兵守御,吳人無不枕戈待旦,俟蜀東來。

“若蜀人彼時東進,孫權必棄北防西。

“今陸遜還師,孫權稱帝,劉禪西歸,吳人皆以為西線無憂,反倒疏于防范,讓蜀人有了可乘之機。”

曹叡望向窗外漸暗的天色,良久才道:

“若當真是蜀軍奇襲吳。

“諸卿以為,劉禪能有幾成勝算?”

“難。”鐘繇搖頭。

“吳人西線大將乃荊州潘濬。

“此人當年叛蜀投吳,乃使荊州須臾陷于孫權之手,蜀人常為此切齒痛恨。

“其已無退路,必為孫權效死賣力,且吳軍據江險而守,縱劉禪出其不意,亦非旦夕可破。”

江南王佐劉曄見天子意動,此時亦出列補充:

“太傅所言是極,更何況…陸遜大破劉備不過數載,吳軍水師精銳猶在,蜀人非但缺乏曉習水戰之將,更乏舟船水卒。”

曹魏在東吳的眼線多不勝數,孫權內部雖然沒有被滲透成篩子,但是那些稱不上機密的消息,曹魏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

“倘若蜀軍沒有勝算的話,孫權那廝又何必遣使來聯魏伐蜀?”曹叡忽地冷笑了一下。

孫權遣使而來,總讓他有種說不上是好是壞的預感。

這種預感自然便是:孫權會不會也頂不住劉禪給的壓力?

至于好壞。

孫權敗軍,自然是好消息。

可劉禪要是再贏孫權,那便絕不是好消息了。

因為曹休、賈逵前段時間才剛剛跟孫權打了個不相上下,雙方損失都不算小。

假使這時候讓劉禪漁翁得利,那便真的是…

一念至此,曹叡下意識牙關緊咬,怒意漸生。

鐘繇再度開口:

“正說明東吳情勢危急。

“孫權僭號未久,軍心民心未附,最懼此時敗軍殺將。

“一旦我大魏與偽漢兩面夾擊,孫權為之奈何?

“此番遣使,與其說是聯盟伐蜀,不如說是緩兵之計。”

曹叡徐徐頷首,問:“若然,諸卿以為我大魏當如何是好?可有良謀妙策?”

“不如靜觀其變。”鐘繇答。

曹叡移目四望。

“臣附太傅之議。”辛毗亦答。

群臣皆附鐘繇之議,無有他言。

劉曄本欲附和,然而觀察片刻后便又止住。

火光跳躍。

曹叡面色晦暗不明。

“所以諸卿皆以為,大魏當靜觀其變?”曹叡聲音陡然拔高。

劉曄急忙躬身:

“陛下明鑒,所謂靜觀其變,非是坐視。

“當廣派細作,詳探軍情。

“若蜀軍果真東進,可令大司馬整軍待發!

“待吳蜀兩敗俱傷之時”

“然后重蹈滄浪覆轍?!”曹叡猛地拍案。

“去歲曹休與陸遜相持百日,滿朝文武皆言,要等劉禪舉蜀襲吳之時再伺機而動!

“最后呢?

“不過青泥一勝,滄浪一敗,最后各自罷兵而還,如今又要等什么天賜良機,靜觀其變?!”

他霍然起身:

“劉禪都知道假意西歸,實則東進,我大魏反倒要枯坐洛陽,等著別人分出勝負不成?!”

群臣齊齊俯首。

鐘繇斑駁的須發在微微發顫,終究沒有再說什么。

“罷朝!”曹叡拂袖轉身。

眾臣默然退下。

后殿。

曹叡猛地一把將案幾上的奏疏掃落在地。

“靜觀其變…又是靜觀其變!”

他在殿內煩躁跺步。

軍事,終究還是要靠將軍!

曹休、賈逵、司馬懿雖然沒什么華麗的戰績,至少還是敢戰之將,而非這些只知囂叫著“靜觀其變”的公卿大臣!

就在他胸中塊壘難消,幾乎要下詔即刻命曹休、賈逵回洛陽時。

一名內侍小心翼翼的聲音在殿門外響起。

“陛、陛下……司隸校尉司馬孚,及驃騎將軍次子司馬昭,正于宮門外求見!”

曹叡腳步猛地一頓,霍然轉身:

“誰?司馬昭?”

“他不是應在潼關其父軍中?何時回的洛陽?”

一絲疑惑掠過心頭。

旋即被一種莫名的期待所取代。

司馬懿的兒子此刻突然出現……

“宣!即刻宣他們進來!”

不過片刻,腳步聲急促而來。

司馬孚與司馬昭趨入后殿,疾行至御前,一絲不茍地躬身行禮。

“臣司馬孚/臣司馬昭,叩見陛下!”

“免禮!”曹叡一揮手,目光灼灼盯著司馬昭,“子上,可是驃騎將軍有緊急軍情?”

“陛下明鑒!”司馬昭當即答。

“臣奉臣父之命,晝夜疾馳而來!

“臣父斷言,蜀主劉禪去歲冬月大張旗鼓西歸成都,宣稱主持建元改年、大慶還都,實乃疑兵之計!其大軍此刻恐怕已出白帝,正猛攻吳國巫縣門戶!”

“什么?”曹叡瞳孔驟縮,身體下意識前傾。“驃騎將軍如何得知?可有實證?”

司馬昭立刻從懷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軍報,雙手高舉過頂:

“此乃臣父親筆所書急奏,內有詳斷!

“臣父旬前剛自叔父處得知劉禪返蜀之消息,再結合近日關中、南陽傳回的零星異動,斷定偽漢必有東進之舉!

“臣父更言,此乃天賜良機于我大魏,千載難逢,望陛下萬萬不可遲疑坐視!”

內侍連忙接過,轉呈給曹叡。

曹叡幾乎是搶過那封帛書,迅速拆開,目光如電掃過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跡。

司馬懿的字跡一如既往地沉穩。

字里行間,分析層層遞進,從劉禪性格、蜀吳舊怨、天下大勢,到兵力調動的種種蛛絲馬跡,最終得出結論:

蜀軍主力必已東下!

吳蜀大戰已然爆發!

曹叡看著看著,身心俱顫,最后猛地抬頭:“驃騎將軍認為,朕當如何是好?”

這時,一旁的司馬孚上前一步,躬身出言:

“陛下!

“家兄再三與臣言。

“關中方向,諸葛亮防務已成,深溝高壘,城高池深,我大魏若此時西征,必曠日持久,難有寸進,徒耗國力而已!

“而吳蜀之間,西蜀勢大!

“更兼孫權背盟敗約,襲奪荊州,殺害關張,顛覆劉備于夷陵,劉禪切齒深恨之,其誓師東進,銳氣盛極,志在必報!

“此實天賜大魏之良機!

“我大魏可并蜀人之力,先摧破江東!”

他略一頓,加重了語氣:

“陛下,臣兄有言,萬不可再存聯吳制蜀之念!

“孫權此人,豺狼本性,毫無信義可言!

“即便暫時聯手伐蜀,一旦我大魏與蜀寇主力交鋒,彼必窺伺一旁,伺機反噬,收漁翁之利!

“過往教訓,歷歷在目!

“唯有趁此良機,重創乃至肢解東吳,除此反復無常之心腹大患,我大魏將來方能全力西顧,與西蜀偽漢一決雌雄!

“不然,留孫權在側,我大魏必將永無寧日,每生死攸關之際,必受其掣肘牽制!”

司馬昭緊接著補充:

“陛下,臣父還預料,倘若劉禪果真大舉東征,則荊州南部,尤其武陵、零陵等荊南諸地,昔日與偽漢關聯密切,必有人心生異志,起兵響應偽漢!

“荊州之于孫權非鐵板一塊,此則內亂必生!”

曹叡站在原地,再不猶疑。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即刻傳朕旨意!

“詔令大司馬曹休、豫州刺史賈逵!

“全軍整備,籌集糧草,檢修軍械,集結舟船車馬,隨時待命!

“朕不要什么靜觀其變!朕要看江漢兩淮血流漂櫓!”

曹叡之命迅速被侍立在側的中書令記錄、謄寫成旨,加蓋大魏天子璽印后向四方傳去。

上一章  |  三國:王業不偏安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三國:王業不偏安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