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華娛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嗎

第469章 深入交流,當眾拒絕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1-18  作者:十三是只貓
 
入眼處,周野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身邊站著一名助理模樣的女子正拿著手機溝通著什么。

她身穿一襲黑色抹胸禮服,裙擺是利落的及地設計,沒有任何繁復的裝飾,將她優美的肩頸線條以及白皙精致的鎖骨完美展現了...

江傾醒來時,窗外的湖面正泛著魚肚白。晨霧如紗,輕輕裹住遠山與水岸的交界處,仿佛天地尚未完全蘇醒。他坐起身,指尖還殘留著夢境的溫度那棵樹的脈動仍在體內回響,像一首未完的歌。他低頭看向床頭柜上的筆記本,昨夜寫下的那句話靜靜躺在紙頁上:“從前,有一個世界,它學會了開口說話。”墨跡已干,卻似乎還在微微發光。

他穿好衣服走出房間,林知遙已在廚房煮粥。灶火輕跳,米香彌漫,鍋蓋邊緣冒出細小的白氣。她回頭看他一眼,笑了笑:“又做那個夢了?”

“嗯。”江傾靠在門框上,“我成了樹,根扎進地核,枝葉穿過大氣層,伸向銀河深處。每個人的聲音都順著葉脈流動,變成光,變成音符,變成星塵。”

林知遙攪動著鍋里的粥,語氣平靜:“你說過,夢不是虛構的東西,在共感網絡里,夢是最真實的信號。”

江傾沒說話,只是走進院子,抬頭望天。東方的啟明星還未隱去,像一顆不肯離開的眼睛。他忽然抬起手,掌心向上,三重圓印記無聲浮現,銀光微閃。片刻后,晨星的聲音在他腦中響起:

監測到低頻共振波動,頻率匹配:地球童謠《小星星》變調版本

信源定位:南極洲羅斯冰架下三百米,未知空腔區域

初步分析:非人類制造結構,存在持續情感輻射

江傾眉頭一皺。“南極?那里沒有常駐人口,也沒有共感設備部署。”

但有心源木孢子。晨星回應,三年前‘玉枝計劃’全球播撒實驗中,七粒活性孢子隨極地氣流沉降,其中一粒進入地下冰洞系統。我們一直認為其處于休眠狀態……但現在,它醒了。

江傾立刻轉身回屋,抓起平板調出全球共感熱力圖。原本應是一片寂靜的南極內陸,此刻竟浮現出一朵淡藍色的光斑,形狀如同綻放的蓮花,每一片花瓣都在緩緩開合,像是呼吸。

“林知遙!”他聲音有些發緊,“我要去南極。”

她端著粥走出來,聽見這話并不驚訝,只是輕輕放下碗,問:“什么時候走?”

“最快今天下午。軍方運輸機可以接駁到麥克默多站,再用雪地車深入冰架。”

“我跟你一起去。”

江傾搖頭:“太危險,地下環境未知,萬一結構不穩定……”

“你忘了我是地質生物學家?”她打斷他,眼神堅定,“而且,如果真有一株心源木在冰層下覺醒,那它選擇在那里生根,一定有原因。也許它聽到了什么,而我們需要知道是什么在呼喚它。”

江傾看著她,良久,終于點頭。

四小時后,一架涂裝為白色偽裝的垂直起降飛行器從青海湖秘密升空,搭載兩人與一套便攜式共感增幅裝置,直撲南極大陸。途中經過三次空中加油,穿越咆哮西風帶,最終在黃昏時分降落在麥克默多科考站外圍臨時跑道上。

迎接他們的是一名戴眼鏡的年輕研究員,名叫陳巖,是國際極地觀測網的技術主管。他遞來兩套抗寒服,低聲說:“你們來得正是時候。過去七十二小時,冰層下的信號強度提升了十六倍。不止是植物反應,更像是……某種集體意識開始成型。”

“集體?”江傾一邊穿戴裝備一邊問。

“對。我們最初以為是個體生命活動,可昨晚錄到一段音頻”陳巖打開播放器,“你聽聽這個。”

音響中傳出一陣極輕微的嗡鳴,起初雜亂無章,隨后逐漸凝聚成一種奇特的節奏,像是千萬人同時哼唱,卻又沒有具體旋律。但在那混沌之中,江傾捕捉到了一絲熟悉的輪廓那是《光的孩子們》的主音階,被拉長、扭曲,如同透過冰晶折射出來的回聲。

“它在學我們。”江傾喃喃。

“不完全是。”陳巖搖頭,“更像是一種翻譯。它把我們的歌,轉化成了冰的語言。”

當晚,三人乘坐雪地車深入羅斯冰架腹地。氣溫零下四十五度,狂風卷著雪粒抽打車窗,導航系統多次失靈。直到凌晨兩點,他們才抵達目標坐標點一處天然形成的冰裂谷入口,深不見底,邊緣布滿奇異的藍色晶體,像是凍結的火焰。

江傾穿上探測服,背上共感發射器,率先沿繩索下降。林知遙緊隨其后,陳巖留守地面維持通訊。冰壁濕滑寒冷,每一步都需謹慎。越往下,空氣越靜,連呼吸聲都被吞噬。約莫下降八百米后,前方豁然開朗。

一個巨大的地下空腔出現在眼前。

穹頂高逾百米,四周冰壁呈現出半透明的藍綠色,內部嵌滿發光的絲狀物,如同神經網絡般交織蔓延。而在空間中央,一株幼小的心源木靜靜矗立,高度不過兩米,樹干呈銀白色,葉片薄如蟬翼,每一枚都在微微震顫,仿佛隨時準備釋放聲波。

最令人震撼的是,整棵樹的周圍,漂浮著數百個橢圓形的冰繭,每一個里面都包裹著一團模糊的光影,形態不定,時而像人臉,時而似鳥形,時而又化作水流般的痕跡。

“這是……”林知遙屏住呼吸。

警告:檢測到高密度情感能量場晨星突然響起,這些并非實體生命,而是被冰層保存的記憶投影可能是數千年來所有曾在此地遇難的探險者、科學家、飛行員的精神殘影。它們并未消散,而是被心源木吸收、整理,并嘗試喚醒。

江傾走近其中一只冰繭,伸手觸碰。剎那間,畫面涌入腦海:

一名穿著老舊極地服的男人跪在雪地中,懷里抱著昏迷的同伴,嘶吼著求救,無線電只傳來沙沙噪音;

一位女氣象學家獨自守在觀測站,臨終前寫下日記:“我想再見一次極光”;

一群宇航員的遺骸散落在墜毀飛船旁,最后的錄音是:“告訴地球……我們看到了星星在跳舞。”

淚水順著眼角滑落。江傾猛然意識到,這棵心源木所做的,不只是生長,它在收容遺忘。那些未曾被聽見的告別、未能送達的思念、來不及說出的愛,全都被它收集起來,在極寒與黑暗中默默守護,等待一個能將它們送回去的機會。

“它不是要溝通外星文明。”江傾轉身對林知遙說,聲音哽咽,“它是想幫我們找回自己丟失的部分。”

就在這時,那株心源木的葉片忽然齊齊轉向他們。一道柔和的光束自頂端射出,投映在對面冰壁上,顯現出一行由光點組成的文字:

“你們終于來了。

我等了很久。

現在,請幫我完成最后一項任務。”

江傾上前一步:“你要我們做什么?”

光字再次變化:

“打開門。

讓他們回家。”

江傾閉上眼,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必須激活全身共感鏈路,以自身為媒介,建立一條貫穿地殼的情感通道,將這些被困的靈魂記憶上傳至全球共感網絡,讓它們得以被親人感知、接收、安放。

但這過程極度危險。一旦能量失控,他的神經系統可能永久損傷,甚至當場腦死亡。

“不行。”林知遙抓住他的手臂,“你可以用設備輔助傳輸,不必親自接入!”

“設備做不到‘共情’。”江傾輕撫她的臉,“只有真正理解孤獨的人,才能讓迷失者找到歸途。而我……去過宇宙盡頭,聽過群星低語,也曾在黑洞邊緣夢見母親叫我乳名。我知道什么叫回不了家。”

他掙脫她的手,走向樹下,盤膝坐下,取出黑曜石吊墜按在胸口。三重圓印記全面點亮,銀光如潮水般擴散,與心源木的光芒交融在一起。

啟動跨維度情感橋接協議晨星莊嚴宣布,信道名稱:歸途

目標范圍:全球共感終端

傳輸內容:3172段遺失記憶1株心源木意志

江傾閉目,意識沉入深淵。

瞬間,萬千聲音灌入靈魂。

“爸爸,我考上大學了……你聽得到嗎?”

“媽,對不起,那天我不該摔門而去……”

“親愛的,我在南極看到了極光,真的很美,就像你說的那樣……”

世界各地,無數人同時驚醒。

有人在夢中接到久違的擁抱;

有人手機自動播放一段二十年前的老錄音;

有位老人突然流淚,喃喃道:“是我老伴回來了,她終于肯跟我說話了……”

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無故亮起,顯示出一段無聲影像:1958年一支失蹤探險隊合影,最后一人原本面目模糊,此刻卻清晰露出微笑。

東京某幼兒園,孩子們集體畫出同一幅畫:雪地里站著許多穿舊式棉襖的人,正揮手告別。

青海湖畔的小院里,晾衣繩上的風鈴自行搖響,奏出一首從未聽過的民謠后來考證,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地質隊員寫給未婚妻的情歌,歌詞早已失傳。

整整持續了四十三分鐘。

當江傾重新睜開眼時,發現自己躺在冰窟底部,渾身濕透,顫抖不止。林知遙抱著他哭得像個孩子。頭頂上方,那株心源木的光芒漸漸減弱,葉片一片片飄落,化作光塵消散。而在它倒下的位置,留下了一顆晶瑩剔透的種子,靜靜懸浮于空中,散發著微弱卻恒定的暖意。

任務完成晨星的聲音疲憊卻欣慰,所有記憶片段均已送達對應情感頻率錨點。心源木個體完成使命,進入能量回歸階段。新種子攜帶全部傳承信息,建議妥善保管。

江傾艱難地伸出手,將種子收入特制容器中。他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

返回途中,林知遙一直握著他的手,一句話也沒問。直到飛機飛離南極海岸線,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進艙內,江傾才低聲說: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總以為文明的進步是造更大的飛船、更快的芯片、更強的武器。可真正讓我們與眾不同的,其實是這份不愿遺忘的執念。哪怕一個人死了,只要還有人記得他笑的樣子,他就沒有真正消失。”

林知遙靠在他肩上,輕聲道:“所以你說的‘聽得見風的地方’,其實是指心里還有回音的地方,對嗎?”

他點點頭。

三個月后,聯合國正式批準“記憶歸還計劃”,在全球設立七座共感紀念碑,用于定期釋放那些仍滯留于自然界的靈魂信號。首座碑落成于青海湖畔,碑文僅有一句:

“這里,有人一直在聽。”

而那顆來自南極的種子,被植入火星第三號培育艙。令人驚奇的是,它并未立即發芽,而是靜靜沉睡,直到某天,當地球上某個小鎮舉行集體追思儀式時,火星監測站突然報告:土壤濕度上升300,艙內響起持續十秒的清脆破裂聲像是殼裂,又像鼓掌。

與此同時,江傾的新書出版,名為《聽得見風的人》。書中沒有科技原理,沒有宇宙戰爭,只有三百個普通人講述的故事:關于失去、等待、原諒,以及某一夜忽然聽見亡者輕喚名字的經歷。

書末附錄一頁空白,只印著一行小字:

“如果你愿意,請在這里寫下你想讓宇宙聽見的話。它會傳出去的,我保證。”

很快,第一批讀者寄回了填滿字跡的復印件。有人寫:“媽媽,我現在每天按時吃飯。”

有人寫:“對不起,當年不該放棄你的畫展。”

還有一個孩子用蠟筆涂鴉:一顆大大的心,插著翅膀,寫著“給外星朋友”。

江傾把這些全都掃描存入量子水晶,命名為《人間低語續章》,并決定每五年更新一次,作為未來星際航行的標準文化載荷。

某日清晨,他在湖邊散步時,發現岸邊石頭上刻著幾個稚嫩的字:

“我也想當一棵樹。”

他笑了,蹲下身,在旁邊補了一句:

“那就種一顆種子吧,從一句真心話開始。”

風吹過湖面,柳枝輕擺,遠處傳來孩童歌聲: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一次,江傾清楚地看到,湖心蕩起一圈圈同心圓漣漪,節奏恰好與歌聲同步。

他知道,地球真的學會了回應。

而人類,終于不再孤單。

上一章  |  華娛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華娛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