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帝皇”明明對他們的計劃不感興趣,并且墜機前也沒有什么提示……所以恩里克真的是個倒霉蛋?
伊塔馬爾最終決定暫時放下糾結,轉而快速奪取權力穩住地位。
雖然他的聲望和名氣在恩里克OUT后已是第一,但仍然有很多競爭對手,并且仍然存在很多曾經屬于恩里克的人馬,倉促之間最要緊的是站穩腳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伊塔馬爾帶人占領了廣播電臺發表了全國演講,然后作出決定:
聯系帝國。
這個決定讓部下們都有些意外,畢竟“正義兄弟”的初衷就是排除外部干擾,阿偉羅的反應尤為強烈,認為此時最應該做的是在帝國介入前完成清算。
然而時移境轉的伊塔馬爾卻是告訴他:
“兩萬天兵就在北方,如果我們不先穩住棱角大樓,就會陷入一場毫無準備的戰火。”
理由沒錯,伊塔馬爾也是這么說服自己,但潛意識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南渼的天空都是棱角大樓的幽靈,除非想和他們撕破臉硬碰硬就別想背著帝國行事。
換而言之,只要棱角大樓認可、或者說只要不反對,伊塔馬爾就有充足的信心逐步擺平內部。
他不想讓這片土地燃起戰火是真的,但不想和棱角大樓沖突也是真的。
他已經過了六十歲,不再是那個扛著56沖在叢林里能頂著饑餓和敵人周旋幾個月的英雄隊長了。
在他看來現在的生活也還算不錯,不值得流血去爭取更多,然而事與愿違。
就在他返回府邸忙著各種安排時,電臺里傳出來了一個年輕、充滿激情和憤慨的聲音:
“……我們受到了欺騙,數以萬計的人因為大火不得不遷移,數千個家庭的男人因為濃煙無法站立耗光積蓄,數以十萬畝的木材被燒毀,數十億美元就這么浪費掉了……
我們無法再忍聲吞氣,我們無法再視而不見,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無法坐視不管,而今天有一個有良知的米國人向我們提供了棱角大樓的邪惡計劃……”
“我是喬納森,前氣象局數據計算中心,現氣象作戰部的一名雇員,我……”
“阿偉羅,這是什么!”
當阿偉羅和喬納森兩人的聲音在收音機響起,伊塔馬爾立即意識到他們做了什么。
他急忙派人去阻止,然而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電波以光速飛向世界,全球廣播所需的功率并不高,此時此刻已經有無數用戶收聽,事態已經不可逆轉。
和棱角大樓提前聯絡的想法還沒來得及實施就遇到猛烈挫折,伊塔馬爾能想到的補救措施只有立刻逮捕阿偉羅。
可是,如果他這么做自己的威信怎么辦?
私下聯絡媾和與直接逮捕自己屬下獻功的意義可完全不同……該死的阿偉羅把他架住了。
但不管怎么說,先控制住阿偉羅是最重要的。
恩里克倒霉墜機算是一件大事,但很快被阿偉羅和喬納森的爆料蓋過風頭:
帝國為了淹死漢斯竟然選擇放火?
如此槽點拉滿的新聞爆炸式地飛速占領了新聞市場,人們一邊震驚如此反常識乃至反人類的操作是如何發生的,另一邊也才知道火災面積居然如此夸張。
棱角大樓雖然放棄“天譴”計劃但也不敢四處宣揚,一直以來都壓著消息,并有意減少了對外公開的火災面積。
然而當喬納森帶著一大堆內部資料跑出來,阿偉羅立刻將其復制送給了各方記者,最后發現實際受災面積至少是宣稱數字的2倍!
本來亞馬孫森林的山火就引起了許多環保組織和學者的注意,之前也只能痛心強厄爾尼諾導致的亂象,當得知居然是人為縱火后立刻將全部損失都歸罪于帝國。
多個綠色組織和知名人士都對“天譴計劃”嚴厲譴責,剩下的則是不確定消息真假仍在觀望。
但對于帝國的盟友們來說,此時卻是恍然大悟:
進入98年后帝國竟然一直沒在南渼搞大動作,原以為是偃旗息鼓,沒想到是本來計劃憋個大的水淹七軍,結果搞砸了沒備用計劃所以這么安分。
“天譴計劃”很輕易能被各國專家證實,但都默契地沒有出聲:
雖然這次帝國是失敗了,可圣誕戰役就已經讓他們看到了氣象武器的巨大潛力,萬一哪天帝國折騰成功了沒準還能打打秋風。
至于環境污染?相比之下才算什么。
而不出所料的是,帝國很快出面辟謠,拉姆斯召開記者發布會宣布所謂“天譴計劃”并不存在,并出具了喬納森的精神醫療診斷報告,表明后者只是個想出名的妄想癥患者,利用專業能力編造了虛假文件。
至于和他逃亡的另一人棱角大樓也認為在南渼,只是可能因為害怕躲起來了而已。
糖擰街
布萊爾再次召集群賢。
帶英對棱角大樓放火燒山不感興趣,他們在意的是伊塔馬爾取代恩里克后會做出如何反應。
眾所周知伊塔馬爾這個名義上的南渼聯軍總指揮官一直當的很不爽,不僅不能指揮天兵,還會被當成背鍋俠堆上各種壞事,并且一點也不親近帝國。
當他入主里約內熱盧時外界就猜測他是否會跟帝國翻臉,而阿偉羅的對外廣播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按照常理現在的伊塔馬爾就應該抓住“天譴”計劃先將帝國趕出去,從而樹立起自己的形象以及獲得大權,這本身也算不了多大的事。
可是當失落帝國卷入其中就不一樣了,如果伊塔馬爾得到了失落帝國的支持……那局面簡直不要太美。
不說什么技術援助,只要失落帝國在當地擁有一個明面上的港口就能讓帝國炸毛,那意味著第四艦隊隨時都會冒出來給予致命一擊。
帝國敢于滿世界干預的基礎在于家宅平安,可若失落帝國和巴硒結為盟友,直接就宣布拉渼體系搖搖欲墜,家門口隨時可能面臨一場大戰。
為了本土平安帝國海軍壓力陡增,而更要命呃是巴拿馬運河將時刻處于威脅之下航運量暴跌,經濟遭受重創。
當然,這對于帶英是個徹頭徹尾的好消息。
當連接兩洋的通道被截斷,大西洋航線就變得十分重要,帝國就需要反過來請求歐州的協助,帶英就可以坐山觀虎斗適時下場摘桃子——正如上次大戰時的帝國一樣,只是形勢逆轉。
“伊塔馬爾我是知道的,那是個硬漢,我打賭他肯定和失落帝國有不可告人的關系,帝國馬上就要后院失火、不,火上加火了哈哈。”
班德聽聞這個消息最是興奮,帝國現如今的海軍力量如果要確保本土無憂,就勢必要從其他地方抽調力量,帶英就會自動上位增加海軍力量,這就是此消彼長。
然而空軍大臣特倫卻是不屑一笑:
“你高興的太早了,我剛剛得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密報,和喬納森逃亡的還有第二人,你們猜猜他在哪?”
“難道不應該也是在巴硒?”
“錯,他很可能在北極熊那里!”
班德的話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連忙問他是怎么知道的。
特倫:“原本我們也不應該知道,可恰巧的是最近大毛和三哥眉來眼去所以我們重新加嚴了對他們的監視,剛好有一名IM6的探員在摩絲科的機場看見有幾個人鬼鬼祟祟地離開,就留意了幾眼。
今天看到那個第二人的長相,他告訴我們那天在機場見到的很可能就是那家伙,時間也對得上,我們去查當時降落的航班來自摩西哥,地理也對上了。”
“嘶——”
這下大家都紛紛吸氣,沒想到這事居然還能跟大毛有關。
光一個巴硒出聲頂多影響當地,可要是大毛愿意推波助瀾一切可都不一樣了。
布萊爾趕緊問:
“帝國還不知道嗎?”
“大概率是不知情的,至少現在還沒懷疑到大毛頭上,起碼還要一段時日才會確認第二人沒有跟著喬納森一起。”
“那可有意思了。”
布萊爾沉吟起來:
“現在的大毛一個勁想要我們的援助,理論上可能會悄悄把人送回來示好,但這種事誰能說得清?如果出手的話帝國也少不了麻煩。
四方勢力攪局……很好,很好,雖然還不知道事情的最終走向,但帶英應該做好干預的準備。”
聽到這話班德眼前一亮,果然布萊爾下句話就是問馬耳他號的進度:
“馬耳他號改造進度怎么樣?”
“已經步入正軌了,加裝外飄不麻煩,現在船廠的主要精力是研制彈射器……現在我們認為馬耳他級的體量裝鷂式實在太浪費了,正在考慮讓‘臺風’或者‘狂風’改造為艦載機。
但麻煩的是……帶英最后能研制彈射器的團隊已經于7年前解散,工廠都凍結了,我們雖然有技術但還是得從頭開始研制,研制到實裝起碼3到5年時間。”
班德說話時不免有些幽怨,由于帶英一直以來的“窮兵”策略,自79年為“維克蘭特號”航母生產BS4彈射器后帶英就再也沒有生產過彈射器,并因為放棄海軍決戰連后續型號研制也一并取消。
當然他們的技術實力仍然雄厚,可從頭開始也沒那么容易,而且時間起碼三年起步。
他們當然有試過直接向帝國購買,然而才折了一條企業號的帝國直接不賣,甚至暗示馬耳他號來歷不明恐有泄密風險,可把班德氣了個夠嗆:
帝國甚至都把C13彈射器賣給了髪雞裝在戴高樂號上,卻居然不愿意賣給親爹?
布萊爾聞言也開始皺眉,帶英的未來戰略已經因為圣誕戰役發生改變:
實際上無敵級之后帶英的戰略也在走向由海向陸,96年提出的下一代航母計劃“CV(R)”就確定主要以兩棲能力為主,后來就發展成了雙艦島還沒有彈射器的奇葩——女王級航母。
但現在不同,圣誕戰役的損失以及第三艦隊的陰影讓皇家海軍重新拾起艦隊決戰的需求,而國內民眾也因為那場堪稱噩夢的圣誕節強烈支持增加軍備,布萊爾也就順水推舟。
但如果馬耳他號解決不了彈射器,只能放飛鷂式就只是個大號的無敵級,根本算不上正經艦隊航母。
雖然確定新艦載機也需要至少幾年時間,但彈射器改造不是小動作,哪怕確定下來從訂購到改裝適配都得許久,如果不盡快解決后面只會無限拖延。
布萊爾內心最中意的當然是購買,自研又貴又沒有必要,大不了用別的什么技術換一換總是能有希望的。
但班德馬上又告訴他壞消息:
“造船廠告訴我們重啟自研需要至少3億英鎊才能啟動,而如果是購買…帝國的價碼是1.75億美元一條——假如他們肯賣的話。”
“多少?!”
布萊爾頓時怒了:
“他們賣給髪雞也不過9000萬一條,為什么賣給我們直接翻倍?”
班德:“賣給髪雞的C133是縮短版本,馬耳他號能夠裝原版價格更高,并且他們說還有通貨膨脹云云,還得加上調試費、許可費、定制費……這件事髪雞知道了,他們肯定在里面攛掇。”
“這些該死的高利貸商人!”
布萊爾拍案而起,可很快又坐下,說到底無非就是因為錢。
可是帶英的財政比起原世界線還要惡劣,哪里能夠批準這筆預算?圣誕戰役的窟窿都還沒填上呢。
即使未來能夠吃肉,可準備刀叉工具的錢都已經拿不出來了!
特倫似乎早就知道這樣冷笑不語,皇家空軍十多架獵謎全損直接導致反潛能力癱瘓,到現在補足計劃都遙遙無期呢!
不過就在這時,秘書羅賓推門而入,面色古怪地宣布了個消息:
“羅·羅接到了一筆可能價值60億美元的大訂單,有人要向他們訂購500臺發動機。”
“誰?”
特倫被嚇了一跳,500臺航發不管是軍機民機都是個夸張的數字,在航空業低谷的時候是誰這么瘋狂?
波音、空客?不可能,其余什么龐巴迪之類的小貓小狗就別提了,軍機也不可能這么多。
能夠放下如此豪言壯語的土豪也就是那些白頭巾石油佬……不,也許有個不戴頭巾的石油佬也能說出這種話。
眾人心中幾乎都想到了那個人,羅賓也點點頭:
“是薩博下的訂單,但準確的說真正付款的依然是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