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悄流逝著。海默藍眼中,星空仍舊浩瀚靜謐。面前,那顆黯淡的白色恒星也仍舊在靜靜的釋放著光芒。
一切似乎都還和之前一樣,但一切又都似乎不一樣了。
無論如何,己方這一次的任務終于成功完成。接下來如何,已經不是自己能控制、影響到的,甚至不是自己能看到的。
該將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了。
因為那幾艘空天母艦已經被炸毀的緣故,己方已經沒有返航飛馬座G76星系的燃料和物資了,便只能繼續留在這里。
在海默藍的命令之下,總計九艘綜合性飛船一同啟動推進,慢慢靠攏到了一顆靜靜圍繞著那顆白矮星旋轉、黑暗冰冷的矮行星旁邊。
這顆矮行星的半徑僅有800公里而已,表面重力僅有地球的10左右。
如此之低的重力,意味著這些最長處達到了10公里的大型飛船都能直接降落到它表面,且維持著結構完整。
強核級別材料所構成的骨架足以在這種引力強度下支撐自身的重量。
當然,想要再起飛那就不可能了。
眾多發動機同時啟動,推動著這九艘大型飛船同時減速,于是它們便向著這顆矮行星的地表漸漸墜落。
在距離僅剩下數千米的時候,飛船徹底失去了橫向速度,便開始以每二次方秒1.23米的加速度向著地表墜落。
發動機噴射方向改變,將這些重力加速度抵消,始終精密的控制著飛船的降落速度,耗費了一天多的時間,才讓它最終以僅僅0.2米每秒的速度,輕輕降落到了這顆白矮星地表的一處峽谷之中。
這條峽谷極為龐大,其長度超過一千公里,深度也有600多米,寬度則有兩公里左右。
停放一艘綜合性飛船還是綽綽有余的。
剩下八艘飛船如法炮制,依次降落下來,緊密連接在了一起,占據了大約100平方公里的面積。
在這之后,眾多機械設備從飛船之中離開,總數達到了九萬名的戰士、工程師、工人等,也穿著宇航服來到了星球地表上,配合著元始AI,開始了下一步的工程建設。
峽谷之外,一座又一座山包被直接鏟平,質量高達數十上百億噸的土方被運到了峽谷之中,覆蓋在了這些飛船之上。
原本這些簡單工程是不需要人工參與的,單單依靠元始AI便能變成。但很遺憾,此刻己方僅有九艘飛船而已,沒有任何基礎工業生產能力不說,機械設備的數量也不足。
沒辦法,便只能采取此刻這種人工加AI配合的方式了。
大量的智慧生命手拿沖擊鎬、切割器,操縱著破碎機、越野卡車之類的設備,一邊將土方源源不斷的運到峽谷那里,一邊采集著水冰、干冰、甲烷、乙烷等接下來要用到的化合物以及各種金屬元素。
最終,耗費數年時間,那九艘飛船被徹底掩埋了起來。
停放這九艘飛船的總計約100平方公里的峽谷被徹底填滿,與地表持平。
每一艘飛船上方都覆蓋了厚度達到數百米的巖石層。
各項物資的采集工作也已經完成。至少短時間內,己方這九艘飛船不必擔心因為缺少物資而無法運轉的事情了。
海默藍輕輕嘆了口氣。
這數年時間以來,海默藍一直分派人手注意著太空之中的動靜,寄希望于能再發現幾艘趕到這個恒星系的己方飛船。
但他最終失望了。
這幾年時間里,太空始終安靜。
他便知道,極大概率,那六艘飛船……再也不可能來到這個恒星系了。
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導致這六艘飛船出現意外,海默藍不知道。
宇宙浩瀚,星空無垠,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實在太多太多。
可能在相互之間斷開聯系后,他們又被紫月艦隊搜索到進而自爆,也有可能因為之前那幾個小時的,80米每二次方秒的高強度加速而受到了破損,最終導致飛船無法減速無法機動,也有可能在太空之中遭遇了某一團星際塵埃,導致飛船受損,也有可能遭遇了某種未知生命……
一切都有可能。而己方永遠不可能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
那六艘飛船,六萬名同胞,便這樣悄無聲息的葬身星海。
“開啟冬眠吧。”
海默藍下達了命令。
一番準備工作后,被“活埋”的九艘飛船之中,九萬臺冬眠艙準備完畢。一名又一名同胞進入到冬眠倉之中陷入沉睡。
當親眼看著最后一名同伴也進入到冬眠后,海默藍知道,到了自己也進入冬眠的時候了。
冬眠倉艙蓋緩緩關閉,麻醉氣體開始釋放。
在失去意識之前的最后一刻,海默藍腦海之中不由自主的閃過了一個念頭。
這一次冬眠……我還能醒來嗎?
己方任務已經成功,那么,元首能借這一股援兵之力,戰勝紫月文明嗎?
如果仍舊無法戰勝,那自然一切休提,再也不會有人來解救己方,己方這幾萬人便只能被困死在這荒涼死寂的星球之上。
要依靠這幾萬人完成自救?
不可能的。人數實在太少,連基本的科技傳承都完成不了。就算有元始AI在,它也沒辦法從此刻堪稱“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出全套工業體系來。
被困死是唯一的結局。
如果元首能憑借這股助力戰勝紫月文明,那么,元首能完成后續引爆超新星的任務嗎?
如果能的話,己方倒是不太擔心超新星爆炸的影響。
此刻己方距離飛馬座G76星系畢竟有幾十光年的距離,超新星的能量傳達到這里已經大幅削弱。
再說己方飛船上面還有數百米巖石構成的防護層。
只是,一旦成功引爆超新星,元首必定要提前帶著主艦隊全速逃亡,根本沒時間來解救己方。
想要等到解救,至少也要到超新星爆炸的影響過去之后。
那時候,主艦隊可能距離這里已經有了上百光年的距離。
元首他……肯為了這區區幾萬人,大費周章的遠航上百光年,且還要冒著遭受毀滅者文明報復的風險,到這里來嗎?
不要忘了,一旦赤星國度逃離,毀滅者文明的計劃被破壞,其必定會極為憤怒。
捏死我們人類文明就像是捏死一只蟲子一樣。
這種情況下,不竭盡全力的逃亡、隱蔽,反而返回“作案地”附近解救己方?
元首他……會這樣做嗎?
海默藍細細的思索著,一會認為會,一會認為不會。
當然,之前面對同伴們的時候,他總是極為堅定的說,元首一定不會放棄己方的,因為完成了此次任務的己方是整個文明的英雄。
元首不會放任英雄被困死。
但他內心深處其實始終無法確定。
直到此刻,即將進入冬眠,他都想不清楚這個問題。
一直到徹底失去意識進入冬眠,他都沒有想清楚。
此刻,總計九萬名各種族人員已經全部進入冬眠狀態。往日熱鬧的船艙已經徹底安靜了下來。
星河浩瀚,滿是靜謐,像是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唯有元始AI仍舊在保持著運轉,時刻仰望著星空,等待著那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的,飛船減速尾焰所釋放出的光芒的到來。
“統一力場!”
飛馬座G76星系,G76d行星戰場,在那無數戰艦糾纏的浩瀚星空周邊,李青松悍然下達了命令。
百億名克隆體在這一刻同時因為大腦過載而死去。太空之中,十多億臺統一力場組件也因為能量過載而瞬間炸毀。
洶涌澎湃的,攜帶著毀天滅地力量的X和Y玻色子如同洪水一般涌出,以光速將這一片星域完全覆蓋。
下一刻,猛烈至極的爆炸便接連涌現,其光芒連接起來,甚至將如同一座山峰般龐大的恒星的光芒都掩蓋了下去。
片刻的等待之后,光芒消散。統計了一下戰果,李青松心中便發出了一聲輕微的嘆息。
統一力場籠罩范圍太大,平均殺傷力降低;
在搭建統一力場框架的過程之中,己方遭受了紫月艦隊的拼死進攻,導致約有40的統一力場組件被毀,未能發揮出威力。
兩種因素結合,讓統一力場未能發揮出原定的威力,對于紫月艦隊的殺傷幅度便也大幅降低。
總的加起來,僅僅只造成了紫月文明約6萬艘戰艦的毀滅而已。
而依據近期戰況計算,這6萬艘戰艦的毀滅,僅能為自己帶來不超過兩年的喘息時間。
“紫月文明已經大概清楚了統一力場的殺傷方式和對抗方法。
他們無法對抗X和Y玻色子組成的洪流,但可以通過摧毀統一力場組件、擴大戰場區域、干擾我方搭建框架的方式,來降低己方遭遇的殺傷。
最近以來的4次統一力場,其殺傷力一次比一次低。等到我再攢出一次統一力場,其對紫月文明造成的殺傷,恐怕會降低到5萬艘戰艦以下。”
統一力場,是李青松能在掌握了重力炮的紫月艦隊的圍攻之下,能一直堅持到現在的最重要倚仗。
但現在,這一倚仗的效力也在不可逆轉的減弱。
再這樣下去……
看了一眼遠方的星空,那里仍舊靜謐而浩瀚。
距離任務艦隊突圍出去已經快要百年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自己所期望的援兵應該已經到了。
但現在……沒有任何援兵到來的跡象。
海默藍,在這浩瀚星空之中,你們究竟遭遇了什么?
你們的任務執行成功了嗎?你們……還活著嗎?
李青松此刻沒有任何獲取海默藍一方信息的辦法。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繼續堅持,繼續等待。
時間悄然流逝著,紫月艦隊的攻勢一如既往。
距離下一波統一力場攻勢攢出來,還需要大約5年的時間。而以當前己方戰艦損毀速度和補充速度計算,自己最多只能再支持一年多的時間了。
一年多的時間……
如果一年多之內,援兵能到來的話,那么此刻自己應該就已經能察覺到一些跡象了。
李青松再一次展開了最為詳盡的深空觀測。
但他最終再一次失望。
星空仍舊靜謐浩瀚,沒有任何意味著援兵到來的跡象出現。
情況似乎已經真正進入到了絕境。
但李青松心中仍舊沉穩,沒有絲毫慌亂。
因為李青松籌備了近百年時間,在這些時間里,一直動用了相當一部分極為寶貴的工業實力,始終在堅持進行著的一項工程,此刻已經真正完成了。
“星云工程,啟動!”
這一刻,編號為G76d6的那顆大衛星斑駁絢爛的地表之上——那些五彩斑斕的顏色其實都是硫化物,而這些硫化物則來自這顆衛星之上那數量眾多的火山。
這顆大衛星是一顆地質極為活躍的衛星。在大行星的引力拉扯之下,它就像是一團面團一般被反復揉捏,內部便具備了極高的溫度和壓力。當壓力高到極限的時候,便會通過火山噴發出來。
李青松星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便在這顆大衛星之上。
伴隨著李青松命令的到來,下一刻,依據這顆衛星地質節點而提前埋設的,最深處達到1600公里,最淺處則在地表的總計200萬顆大當量氫彈同時引爆。
這一刻,整顆星球似乎都顫抖了一下。
200萬顆大當量氫彈同時引爆的威力完全不足以將這顆星球炸毀。但在它原本就活躍的地質條件下,讓它的地質再活躍一些,甚至活躍到自然因素根本就無法達到的程度還是可以的。
于是,這顆原本就暴躁的衛星在這一刻愈發暴躁了起來。
它上面原本就有的數萬座活火山在這一刻徹底被激活,同時開啟了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超級噴發。
無窮無盡的含硫化合物通過星球內部的脈絡,從具備極大壓力、極高溫度的星球內部被擠壓出來,洶涌澎湃的從火山口噴發到了天空之中。
這一剎那之間,便有總計億噸級以上的物質從火山口涌出。
而這一次噴發,李青松預估將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到時候,總計噴發出的物質質量甚至能達到億億億噸以上!
而因為噴發實在過于猛烈的緣故,這被噴發出來的物質之中,大約有百分之一以上,也即大約100200萬億億噸的質量會被直接噴發到太空之中,逃離這顆星球的引力場。
整顆地球,其上擁有的所有水量加起來,約為140萬億億噸。
此刻這一次波及全球的全面火山噴發,便將等同于地球所有水量的質量噴發到了太空之中。
這一刻,整顆G76d6星球似乎都被籠罩上了一層迷霧,變得影影綽綽。
之后,這些“迷霧”便在自身的巨大動能之下,開始向外擴散。
G76d行星周邊的引力環境極為復雜。在這一片空間中不僅有龐大的行星,十幾顆大衛星,數百顆中小衛星的引力以及磁場影響,還有G76這顆龐大紅巨星的影響。
于是,便像是有無數把扇子在扇一團煙霧一般,一旦脫離原來的衛星引力場,這團“煙霧”便迅速蔓延到了整個行星戰場。
但這,只是李青松“星云工程”的一個部分而已。
在其余星球之上,李青松同樣在進行著規模極為龐大的工程。
G76d5這顆幾乎全球都被海洋所覆蓋的大衛星之上,在那總面積達到了約六千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海燕之中,1000萬座“水塔”已經聳立了起來。
這些水塔一座便有十萬米的高度。以這顆衛星的大氣層厚度計算,這個距離可以視作已經延伸到了它的大氣層之外。
原本李青松的打算是建造1000萬條太空電梯,而不是1000萬座水塔。
但沒有辦法,太空電梯實在太長,需要延伸到距離星球地表一萬公里之外才行。而那個地方,在己方被紫月文明全面壓制的此刻,已經脫離了李青松的防守極限。
就算能建成太空電梯,也必定會被摧毀。
李青松便只能將其造成了每一座高有100公里,將將延伸到大氣層之外,仍舊還處于己方防護范圍之內的水塔。
但這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太空電梯的話,便不需要考慮高度維持問題了。因為太空電梯的本質是用遠方的高速重物,將自身拉起來。
雖然這顆衛星的引力相比起地球可以算作極低,但想要將水塔延伸起來,不至于因為星球自身引力而塌陷,仍舊極為困難。
便連強核級別的材料都無法達到預定的強度。
李青松通過一種略顯笨拙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這條高有100公里的水塔之上,每隔500米距離,李青松便會安裝一圈“推進帶”,每一條推進帶上俱都有20個推進發動機。
采取高速離子噴射方式,這些推進發動機一旦啟動,便能貢獻出源源不斷的向上的推力,硬生生的將這一條水塔“拉”起來,讓它不至于倒塌。
至于這1000萬座水塔,總計400多億臺推進器時刻啟動需要消耗多么龐大的能源和工質,李青松完全不在乎。
大型核聚變電廠,我造了很多。如果不夠,我還能造出來更多!
不要說400多億臺推進器,就算4000億臺,對我來說都不算什么!
此刻,這1000萬條水塔已經真正建成,進入到了工作狀態。
在多級強力水泵的抽吸之下,浩瀚海洋之中的海水以一種驚人的速率涌入到了水塔之中。
以一座水塔管道直徑60米計算,其截面積便有約2800平方米。以管道之中海水流速每秒鐘200米計算,平均一秒鐘,被抽入到水塔之中的海水便有56萬噸!
1000萬座水塔,每秒鐘便是5.6萬億噸,每天便是約48.4億億噸!
以這個速度抽下去,只需要僅僅不到80年時間,整顆地球的海洋、湖泊、洶涌奔騰的河流,等等等等,一切水源都會被抽干。
縱然此刻這顆大衛星上的總水量高達地球的三倍,如此速率的抽水,也為這顆星球造成了極為明顯的影響。
浩瀚的海洋之中,基于行星潮汐力的作用,千米高的巨浪隨處可見。
它們就像是聳立在海洋之上,可以隨時移動的大山一般,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威勢橫掃一切。
這是天地自然的威能,人力不可匹敵。
但在這總計1000萬條水塔的抽取之下,情況發生了變化。
李青松看到,無數個千米以上的巨浪還未來得及橫掃這片水域,便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之內塌陷了下去,消失于無形。
因為一個巨浪所攪動的總水量僅有約2000到5000億噸海水而已。相對于李青松所建造的這些巨型水塔來說,僅僅只需要4到10天的時間便可全部抽完。
如果有6000座到1.5萬座水塔的話,一個巨浪的所有水量只需要一分鐘時間,便可以被全部抽取。
而此刻,李青松投入運轉的水塔總數有1000萬條!
看似人力不可匹敵的天地自然之威,在李青松面前卻僅僅只是小意思而已。
此刻,不僅巨浪消失了,便連之前貫穿整顆星球的巨型洋流也消失了。
那些洶涌的海水不再遵照原來的路徑流動。此時此刻,所有海水擁有了1000萬個核心,所有的海水都要向著這些核心流動。
這巨量的海水便被硬生生的抽到了100公里高的高空,然后在那里如同巨型噴嘴一般,將這巨量的海水噴到了太空之中。
這一刻,整顆G76d5星球如同化作了一個巨型花灑。
因為G76星極度膨脹的緣故,縱然間隔10億公里遠,G76d行星這里所接收到的恒星輻射也極高。
在那里放置一塊鋼板的話,對著恒星的那一面的溫度甚至能升高到一百多攝氏度。
這些海水涌入到太空之中完全不會結冰,反而會被極度加熱。
溫度升高,又處在沒有大氣壓的真空之中,這些水會變成什么?
很顯然,它們會以最快的速度變成水蒸氣,又分解為水分子。并且在極強的恒星輻射之下,組成水分子的氫氧元素有極高的概率被打斷化學鍵,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進而在復雜的引力環境、磁場和恒星輻射的影響之下,與之前G76d6衛星上噴射出來的火山灰塵混雜在一起,擴散到整個行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