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自夏陽郡撤兵的趙云所部就在金城外的黃河兩岸休整、游牧。
河中地區被命名為夏陽郡后……也只是被命名為夏陽郡。
這里人口要么從叛被強遷,留下的良善民眾委實不多。
休說供養一郡,就是連一個縣府都無法支撐。
趙云撤軍之際,索性就將最后那點編戶遷移到了金城附近安置。
等新的夏陽郡守就任后,就會暫時治理這些夏陽郡的內遷移民。
以后何時返回夏陽郡,就要看具體的形勢變化。
桓靈二帝之際隨著鮮卑日益強盛,這種治所內遷、南遷的現象也越來越密集。
哪怕趙云這個冀州常山人,也清楚涼州、并州的邊郡內遷潮流。
安置好這部分夏陽郡移民后,趙云所部隨后也就休整三日時間,就要開拔前往云中,進駐徐晃所留的戰線。
只是這次行軍,不再是騎乘行軍。
雖然一人兩馬、三馬,一路游牧過去,又不需要扎營的情況下,趙云所部輕易能達到兩日三百里的行軍效率。
可對于趙云所部的移動,趙基自有特殊的安排。
反正趙云所督這支西部河朔義從返回后要解散重新集結,因此在金城休整的趙云只負責一件事情,就是從軍中挑選精銳義從。
從中選拔兩千愿意延長服役期限的精銳騎士,然后混編趙云本部千騎。
這三千騎,將走黃河上游的漕運,自金城順流而下,直抵五原。
而在五原,新一批征召動員的朔方義從已開始陸續集結,將在這里與趙云匯合,形成新的萬騎大軍。
就目前來說,也就徐晃、趙云節制、統率過萬騎以上的軍隊;甘寧、張遼也都短暫節制、指揮過其他附屬部隊,規模超過萬人。
只是眼前,趙云、徐晃依舊是僅次于趙基本部的統兵單位。
張遼、甘寧各有七營,所統也就五千人,與趙云、徐晃沒法比較。
趙云專心于精騎選拔之際,行程遲緩的河西都督趙斂終于離開狄道,進入金城。
趙斂年輕時固然性情兇猛,逃亡河東能站住腳,還發展出一個小家族,可他終究有慫的一面,具體表現為過去很多年里的忍辱負重。
他若真的有心仕途,去戰場上拼殺一個前程,那董卓擔任河東郡守時,他就有機會被董卓選走。
不止是董卓,黃巾之亂時,靈帝方寸大亂,解除黨錮并開始征集三河騎士與郎中騎,讓他們自帶鎧甲、弓弩、馬匹,分屬皇甫嵩、朱儁、盧植平叛。
平黃巾的主力部隊,幾乎可以視為一支重新建立的新軍。
骨干是郎官,這批郎官是解除黨錮后第一批入仕的各地英杰;所謂三河騎士,就是三郡豪強子弟、與部曲健兒。
對趙斂而言,那時候正值壯年,他若有心為朝廷效力,拼殺一個前程的話,有裴茂做擔保,趙斂就算無法以郎官入仕從軍,也能當個自帶扈從的三河騎士。
只是趙斂沒有參加,可能存在各種顧慮,總之從行為上來看,他比較滿意當時的生活……缺乏直面生死的勇氣與更大的開拓精神。
現在也是這樣,本來還想帶著兩千部曲健兒前往河西四郡這個不法之地大展拳腳,好好的做一番事業。
這也是趙彥默許的事情,可沒想到趙基根本不認趙彥的承諾,直接連人帶船給扣了,仿佛把趙斂咀嚼、吮吸了一遍,不留一點汁水、血肉。
現在的趙斂只剩下骨架了,就這樣的狀態怎么可能在河西四郡站穩腳跟?
因此這西行路上,趙斂帶著原配桐鄉君走走停停,很是敷衍,大有游歷、盡覽沿途山川秀麗之意。
他不僅被趙基拔掉了爪牙,更將他收留的一些智謀之士也都一網打盡。
可人再遲鈍,吃了這么大的虧后,總會有些長進。
想到丟失的部曲、謀士,趙斂常常心疼的難以入睡。
這日想、夜想,想的越來越多,也就能漸漸猜到一些真相。
例如,這次極大可能就是趙彥與趙基合謀做局;趙彥先是做出承諾,讓趙斂這里迫于形勢接受就任河西都督的安排,隨后支持、鼓勵趙斂聚合部曲。
這支兩千多人聚合的部曲武裝乘船南下經過平陽大營時,連下船逃命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趙基一網打盡。
兩千多人啊,普遍還都是手上有人命的兇悍之輩。
抽掉這批人,仿佛抽掉了趙斂的脊椎骨。
他青壯年時自恃武力強橫,自己就是自己的底氣。
可現在年齡漸高氣力衰退,聚合在手里的部曲健兒才是他的底氣。
比起三個大兒、女兒,以及十幾個總角之齡的小兒,這些部曲健兒才是他的立世根本!
想明白這些后,趙斂整個人也瘦了一大圈,氣質也不復之前的剛猛、跋扈與浪蕩,更加趨向于陰鷙、沉郁。
而途徑金城時,趙云撤歸暫時休整的萬余河朔義從……則成了趙斂眼中的救命稻草。
面對趙斂的宴席請帖,趙云略沉吟,對持帖而來的長史說:“我與河西都督俱為國家重鎮,不宜私交。”
長史聞言大驚,放低聲音提醒:“將軍,河西都督可是太師生父。今若開罪,未來恐有不測之禍。”
趙云的幾個鄉黨也在旁邊緊張注視,雖然他們也聽說了河西都督部曲被截之事,可父子之間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能攪合的。
不說別的,河西都督專橫殺人,在不持節、無朝廷授意的情況下,河西都督把郡縣長吏殺了,誰敢按律治罪?
所以河西都督西行的一路上,沿途郡縣長吏都清楚兩千部曲被截一事,可沒人敢駁河西都督的面子。
惹急了,這位河西都督拔劍來殺你,你的衛士都不敢硬阻!
趙云沉眉思索片刻,還是說:“無朝廷詔令,我不應與河西都督私下結交。傳我將令,千戶以上者私交外臣,一律革職;百將以上者,即刻起一律不得離營。若有強闖轅門者,以亂軍論處,立殺之!如若放縱兇賊闖入營壘,當值軍吏問斬,軍士奪爵!”
看著眼前這些發愣的部屬,趙云又囑咐說:“我之將令傳抄各營,曉瑜大小吏士。”
幾個人相互看看,俱是無奈,只能拱手,齊聲:“喏。”
“嗯,散了吧。”
趙云揮退這些核心軍吏,又開始翻閱功勛名策,從中勾選有功的義從騎士。
他要征選的是兩千精銳義從,精銳的評判標準不能是簡單的武技、戰術考核。
戰場能建功并存活的人,哪怕個人武技差一些,但一定有足夠深厚的本錢在,這才是精銳的底蘊所在。
平日呆傻笨拙的人,上了戰場反而如魚得水,這種精銳才是趙云想要的人。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