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秦人的悠閑生活

第三百一十五章 看縣民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1-10  作者:張九文
 
隨機推薦:

這一次有個村婦前來告狀,陳平就氣勢洶洶去詢問,衡也跟著去了縣府。

原本的縣府內,其實人手并不多,這一次因御史陳平的到來而熱鬧了起來。

陳平將自己的位置讓出來,道:“公子,坐吧。”

衡道:“陳御史坐,我站著就好。”

陳平又道:“公子還是坐著吧,臣不敢讓公子站著。”

“我站著就好。”

見公子的語氣都重了幾分,陳平會意一笑,便端坐下來,讓藍田縣令在面前與那個老婦人說著事情的起因。

公子衡聽著事情的起因,是因他們家里的棗樹長到了別人家的院子里,兩家人隔著一堵墻。

因兩家緊挨著,伸手就可以摘到老婦人家里的棗。

老婦人就將這件事告知了自己的鄉長,鄉長不管她就告到了縣令,如今又告到了御史面前。

從早晨一直爭吵到了下午,這件事剛擺平下一件事又找來了。

衡耐心地聽著,直到傍晚時分才跟著陳平走出藍田縣。

此地的縣令還在一臉賠笑地送別。

陳平道:“公子餓了吧?”

衡回神道:“我帶干糧了。”

陳平先是讓這個縣令回去了,而后與公子坐在車架內。

夕陽下,還有些冷風陣陣吹來。

衡道:“沒想到陳御史的事也這么難辦?”

陳平道:“也不難辦,只要給一個公平而已,就像那個老婦人寧愿將棗樹砍了,也不愿遭受損失,臣其實也沒多做什么,只要縣民覺得公平,那就可以。”

言至此處,陳平又道:“公子若在咸陽宮聽到的可能是治國的大道理,但與臣來到各縣,所見到的都是各縣這些小事,甚至是一只鴨子,或者是一只雞,乃至一點丈量出錯的田地。”

見公子沉默不語,陳平又道:“去年臣來過一次,今年臣又來了,各縣的有些事臣也不能擺平,多少都是安撫再安撫,直到對方縣民氣消,因皇帝曾有政令,若各縣治理不力,縣民是能夠上告的,上告御史府,或是上告丞相府。”

“這里的事說簡單也簡單,對公子而言,可能不過是一只雞,或者是一棵棗樹,但對縣民而言,這可能是他們僅有的為數不多的家產。”

陳平頓了頓,眼神中帶著些許滄桑感,望著遠處道:“這世上的人啊,他們大多數都是這樣的,自家面前的地與家里的糧,就是他們的全部了,哪敢少半分啊,真的不敢。”

“于公子而言,治理國家或是打仗,或是政令通達,這些事很大,或許能夠給國家帶來勝利,給國家帶來更多的賦稅,可對庶民們而言,這些國家大事距離他們太遠了。”

“皇帝三番五次說要多看看縣治,一定要看好縣治,因皇帝知道國事就算再繁雜,也不能離開民本,有人說皇帝只在乎賦稅,人口與軍役,在臣看來皇帝最看重的是這些庶民的生活,只有庶民們過的更好了,縣才能過得好。”

陳平拍了拍衡的肩膀,低聲道:“公子,千萬不要覺得那位老婦人或者是別人拿著他們的小事來打擾,我們該多聽聽他們的話,他們那些煩人的小事,半畝地,一棵樹,或者是一只雞與一斗糧而引發的爭執,其實就是他們的僅有的了。”

說著說著,衡有些感動了,他低聲道:“衡學到了。”

陳平道:“臣也不知如何能教公子,但右相吩咐,公子就隨著臣走這一趟。”

“好,我們下一趟去哪里?”

陳平道:“臨渭縣。”

公子衡神色鄭重道:“當初我在河西走廊見到了婁敬,婁敬說你陳平是個狡猾的奸詐小人。”

車駕內安靜了片刻。

衡又道:“現在我不這么認為,陳御史是好人。”

“呵呵呵……”陳平尷尬的笑著,隱約有牙齒磨動的聲音。

臨渭縣位于渭南郡的西南,是關中的近來新建設的縣,這里的縣民也都是從以前較為零散的一個鄉聚集起來的,又與藍田縣相鄰,北面又是大荔縣。

當初為了建設臨渭縣,用了不少民夫,也費了許多人力物力。

當車駕進入這個縣,就能看到這里的房屋也較新,用碎石鋪成的路也較為平整。

這個縣就比較寧靜,縣內也沒有什么人走動,只有一些老人坐在這里。

陳平問詢了這里的老人,臨渭縣的人多數都去敬業縣勞作了,他們要到夜里才能回來,至于孩子們都去潼關讀書了。

衡看著這個寧靜的縣,這里比鬧哄哄的藍田縣要安寧。

陳平解釋道:“說一句公子可能不喜的話,多數的人都去了作坊之后,縣治會輕松許多。”

衡點著頭,臨渭縣雖說是關中的新縣,但渭南的幾個縣過得比較好。

因小時候父皇教導時留下的習慣,衡喜做筆記,跟著陳平一路走,一邊記錄路上的所見所聞。

見各縣最好的一面,也能見到各縣最不好的一面,以及知道人們生活所面對的問題。

衡又見到了一個挑水的老人,他們家距離渭河住得比較遠,他每天要挑水來回數次。

衡將這里的事都一一記下來。

當關中再一次飄雪,陳平依舊帶著公子衡巡視著各縣。

這天下著大雪,陳平帶著公子衡出了函谷關,一路來到了三川郡。

當衡遠望正在修繕的洛陽城,這座城修了很多年了,至今也沒有修繕好,陳平的解釋是修繕洛陽城所用的民夫太少。

從一統六國至今,國家建設也開始放緩了,徭役比以前少了,軍役的年紀也放緩了。

人們都過上了更寧靜的生活,本來應該是過上了安寧的生活,也許會過得更好,但人們的生活似乎還是一樣的貧困。

右相讓陳平巡查關中各縣,但就算陳平出了關中各縣,來到了三川郡巡查,也無大礙。

因陳平本就是三川郡人。

衡跟著陳平來到一座山上,在這里見到了一間石屋。

陳平推開石屋老舊的木門,便聞到一股霉味。

“這里是誰的住處?”

聽到衡問話,陳平回道:“以前,這里是張良的住處。”

“張良?是那個要反秦的張良?”

“是啊。”陳平在這座石屋邊坐下來,又道:“這么多年了,他一直沒有回來過。”

在這里陳平又與公子衡說起了有關張良的事跡,以及張良一心要反秦與秦軍周旋的事。

這些事當年流傳在三川郡,身為三川郡人,陳平怎能沒聽說過。

衡道:“張良還活著嗎?”

陳平道:“還活著吧。”

“那他在何處?”

“臣也不知。”

陳平心中是有猜測的,但依舊只是猜測,沒有與公子說。

中原正式入冬了,大雪紛飛的洛河兩岸依舊有飄著炊煙的村子。

陳平帶著公子來到了他曾經的住處,這是一個破落到難以形容的家。

這幾乎就不是家,四周都是斷壁,連屋頂也塌在地面腐爛了,唯有門框還支撐著。

“臣若不是有這一身官服,臣就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

衡又一次欽佩陳平。

感受著公子帶著崇敬的目光,陳平自以為若說自己不覺得驕傲,那是不可能的。

隨后,陳平帶著衡來到了自己的兄嫂家中。

見到是陳平回來了,兄嫂十分熱情地相迎,得知與陳平一起而來的少年人是現在皇帝的兒子,更加惶恐地下拜行禮。

跟著陳平來到了三川郡,衡才得知了陳平的過去。

自小,公子衡都是受叔孫通教導,那時所學的都是讓人向善的。

但跟隨著陳平,以及見到了各縣的人們,這些人有好有壞,以至于在陳平的解釋中為什么有些人是壞人,有些人是好人。

而陳平所教的,在衡的歸納中可以歸結于人心。

人心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在陳平看來公子衡可以是一個善良的人,但也需要面對人的惡。

這些天,公子就在三川郡暫時住了下來,并且時常與陳平走動在各種酒宴中。

冬日里的人們慶賀了豐收,正值糧食與酒水最充足的時節。

在這些酒宴中,陳平總會得到一些三川郡舊人們的吹捧,有些人說陳平年少時就如何如何不凡,還有人說陳平一定會入丞相府為吏,甚至還有人說陳平會成為下一個大秦的丞相。

陳平將說這句話的人給揍了一頓。

丞相李斯對大秦太重要,并且丞相李斯的影響會隨著書同文,車同軌的律法下,一直延續下去。

畢竟,現在的皇帝沒有再封一個丞相,又深知皇帝與丞相之間的感情,誰敢這么說,就是害他陳平。

所以呀,陳平揍了說這話的人一頓,其實真的算是客氣了。

在宴席上的人們是什么樣,衡都看了一遍,觀察了許久。

直到宴席結束,賓客們都散去之后,陳平就會與公子衡說這些人背后的另外一張臉。

陳平一直都很耐心的教導公子,讓公子衡明白人心中的惡。

只有明白了人心中的惡,公子衡才能學會在將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中,保護自己。

在三川郡留了一個月,風雪時而停,時而下,這天下也時而晴朗,時而會有陰雨。

桂林郡由送來了不少橘子,禮讓人將橘子送到了三川郡。

這都是桂林郡特有的柑橘,衡吃著橘子,寫著要給父皇與右相的書信。

寫給父皇的書信中,衡寫了這巡視一路而來的見聞,以及他自己的心得,其實婁敬說的沒錯,陳平確實是一個壞人,不然他也不會如此了解人心中的惡,但陳平所做的都是為國的好事。

在寫給右相的書信中,多是一些問候,問右相的身體如何,并且讓人送了一些柑橘給右相,還說了他與陳平這一路的見聞。

寫完之后,衡將這兩封書信放入兩個牛皮袋子中,分別讓人送去咸陽。

今天的三川郡又下起了大雪,陳平又去見一個鄉長。

而衡與幾個侍衛來到了洛陽城,以前的洛邑已不在了,那些房屋都被拆了之后,成了這里的城墻。

這些天,衡總會親自來看看洛陽城的建設,就當是散心了。

又過了幾天,衡又收到了章敬大哥的回信,章敬又去了西北邊關任職,并且還帶著太學府的支教夫子令,從此一邊在軍中教書,一邊戍守邊關。

并且幫助涉間將武威縣擴建為武威郡,并且向西建設張掖縣。

以后的河西走廊,會是一郡兩縣的格局。

“也不知道,章敬大哥這一去,什么時候能再相見。”

戍邊的將領與服從軍役的人不同,將領皆由太尉府調度,若沒有調令可能要在邊關守一輩子。

但將領也可以請命離開邊關,探望家里。

需要丞相府與太尉府以及皇帝的批復,這個流程很復雜。

一個將領的調動事關邊軍的穩定,當年蒙武老太尉過世,而蒙恬還在戍守長城,他都無法回家見老太尉最后一面。

有這些先例在,其實秦軍將領很少有主動請命離開邊關的。

西北戍邊不會太苦,也沒有別人說的這么苦寒,衡親自去過西北的邊關,他知道西北是什么樣,因秦軍掌握了整個河西走廊之后,建設武威縣,西域商販往來不絕,其實河西走廊很富裕。

衡也堅信,以后的河西走廊會更富裕。

衡看著章敬的書信,他在離開時見了一面皇帝,皇帝讓他在西北多種一些樹。

回到三川郡的住處,衡將章敬大哥的事告知了陳平。

陳平道:“皇帝用人一直有一個準則,那就是父輩若在咸陽或是關中任職,其子輩就要去邊關,或者是調去更遠的地方,章邯是如今的內史令,他的兒子自然不能在關中任職。”

衡道:“這樣也挺好,若是留在咸陽,他的才能反倒被埋沒了。”

在衡認為,章敬是很有才能,而且文武都是極其好的,他這樣的人就應該去建設邊關,才能發揮他的作用。

陳平看了書信,遲疑道:“章敬前往西北戍邊,還帶去了一萬邊軍,”

“嗯。”

衡吃著柑橘點頭。

陳平神色狐疑,“皇帝在裁撤各地兵馬,唯獨向西北增兵?”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秦人的悠閑生活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