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不光出錢還出力。
在他的牽線下,劇組還得到徐工機械的鼎力支持,對方直接參與設計了“行星發動機”等核心場景與道具的制作。
如今電影已拍攝完成,進入后期階段。
從未打過如此“富裕仗”的郭帆,組建起一支涵蓋國內外頂尖視效人員的團隊,包括彼岸投資的墨境天合、橙視覺、德國的PIXOMONDO、韓國的DexterStudios等數十家公司,總人數近萬。
配樂由阿鯤操刀,Demo中所呈現的科幻史詩感與意境高度契合郭帆的設想。
可以說,《流浪地球》是一次以華夏本土頂級公司為核心,整合韓、德等國優質資源,在強勢本土特效總監與導演統籌下,匯聚國內大師級聲音、音樂、剪輯、調色團隊,共同完成的里程碑式電影工業實踐。
郭帆用實際行動貫徹陳默之前說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
「4.創新業務與前沿科技
這是2017年我們取得最令人振奮的領域,長期投入開始收獲戰略性成果:
人工智能平臺:
算法突破:AILab在深度學習框架優化、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計算機視覺(CV)領域取得多項突破。
智能推薦算法的點擊率和用戶停留時長提升超15,廣泛應用于微信、游戲及內容平臺。
產品化落地:“小AI”語音問答助手已初步集成通過開放平臺賦能予第三方開發者進行相應訓練。
AI賦能:AI能力已通過彼岸云向企業客戶開放,提供從人臉識別、圖像審核到智能客服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智能駕駛布局:
從16年我們成立獨立的“彼岸智駕”實驗室,專注于L2/L3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百度部門專注于L4級別的攻關)。
去年,我們完成了自動駕駛原型車的路測數據采集,在高精度地圖、傳感器融合算法等基礎技術層面完成了初步積累。
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實驗室成功研發并部署了新一代DDoS防護系統與業務風控體系,日均抵御超10億次攻擊,同時為彼岸云客戶提供企業級安全服務
“天工”游戲引擎:歷經四年研發和迭代,自研引擎“天工”日益成熟,在物理模擬、光影效果及大規模場景渲染上媲美甚至局部超越海外頂級引擎,并針對多人聯機與電競場景做了深度優化。
首批搭載“天工”引擎的3A級手游項目已立項,這將極大鞏固我們未來十年的游戲技術領先優勢,并降低對第三方引擎的依賴。
“水墨粒子”特效系統:這是彼岸影業與研究院聯合攻關,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取得了一項獨屬于我們的標志性成果。
該系統并非簡單的材質貼圖,而是一套完整的物理算法引擎。它模擬了墨汁在水中的擴散、暈染、凝聚、滴落的動態物理過程,并將每一滴墨汁視為一個有生命的“粒子”,使其在3D空間中能同時遵循流體力學與國畫藝術的美學規律進行運動和渲染。
目前落地項目:游戲《榮耀世界》部分角色的招式特效和皮膚、SSR級別格斗游戲《榮耀爭霸》;
動畫:十月數碼動畫《榮耀世界》第三季、六道無魚動畫工作室《霧山五行》第一季、若森動漫《不良人》第三季」
彼岸每年投入數百億科研經費所研發的新技術,都會在實際項目中落地試水,經歷“反饋優化/迭代再驗證”的循環。
這一機制不僅持續提升技術成熟度,也使項目本身不斷獲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畢竟,光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的技術只是空中樓閣,難以經受現實考驗。
以“水墨粒子”技術為例,陳默最初親眼見到其效果,是數月前在成都分公司出差時。
他特意驅車前往四川一處偏遠的山溝,探訪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六道無魚工作室——團隊正在那里閉門搞創作。
此時,六道無魚的核心創作團隊已壯大至百余人,導演林魂終于不必再身兼數職、勉力支撐。
陳默仍清晰記得首次看到國風水墨粒子在動畫中呈現的效果:打斗分鏡如行云流水,特效與招式設計層次豐富、充滿武俠片的套招韻味,一招一式都極為考究。
黑與白、紅與藍、紫與金——色彩的沖擊、視效的碰撞,令人目不暇接。
即便早已看過《霧山五行》,他仍被這個“Plus版”的傳統國畫技法與現代動畫融合的效果深深震撼,幾乎每一幀都精美到可作桌面壁紙。
看完數分鐘導演剪輯版《霧山五行》精華打斗高燃片段,陳默只有一個感受:這錢燒得真值。
實際上在他看來投入一點都不多——前后僅向林魂團隊提供約1800萬經費。
關鍵源于林魂帶領一群基于熱愛與藝術追求凝聚在一起的團隊成員,主動遷至偏遠地區閉門創作,極大節省了辦公場地與管理運營成本。
林魂依舊是那個林魂,并未因曾經打造出爆款《榮耀世界》而迷失自我。
后來的餃子導演也是如此——《哪吒》爆紅后,他很快淡出公眾視野,全心投入《哪吒2》的創作。
陳默發現,無論是林魂、郭帆,還是餃子,他們身上都具有一種影人最純粹的特質:因熱愛而堅持。
功名利祿于他們而言,只是創作的副產品。
其實陳默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錢財是身外之物,夠用即可,更重要的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不過他們追求的是某一領域的“登峰”,而陳默想要的,是造“極”。
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對所追求的事——“有癮”。
臨別之際,見對方似有顧慮,陳默笑問:“還有什么不好意思說的事?”
原來林魂擔憂的是劇情審核問題:故事結尾處,男主角守護村莊抵御妖魔,卻發現小麒麟被村長等核心團體囚禁,以其血煉制所謂“仙丹”,引發人性中的“貪嗔癡”——正好對應來襲怪物的名字,人比妖還惡。
這一設定隱喻了一種系統性的、被精美包裝甚至令人主動參與的“異化”過程:它許諾力量,實則吸取生命;承諾身份,實則讓人迷失自我。
這種“畫餅與洗腦”的過程,與現實某些正在運轉且大行其道的體系何其相似。
陳默聽罷颯然一笑:“創作不該戴著鐐銬跳舞,你只管好好創作,剩下的事交給我。”
不知為何,林魂對陳默的話語深信不疑——仿佛世上沒有這個男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其實這句話,陳默也曾對另一個人說過,那就是郭帆。
《流浪地球》里面有段劇情也比較敏感,那就是進入地下城的抽簽。
在《流浪地球》中,有一段關于進入地下城需經“抽簽”的劇情,原作中只是一筆帶過。
而這一次的電影則稍加揭示:這并非完全靠運氣,有一部分人其實擁有直接進入的優先權。
至于哪些人享有這種特權,電影留給觀眾思考。
這些都是陳默需要去協調解決的尺度問題,他想這點面子,光點那些領導應該會給的。
對彼岸而言,通過這些項目盈利雖是一定目標,但并非全部。
如果說培強計劃是物理攻擊,從明面出發,逐漸鋪陳推廣下去。
那么這些影視作品則是精神洗禮,借助這種媒介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緒。
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隨著這陣彼岸之風,吹進無數觀眾的心里。
這就是跟《培強計劃》與之對應的《蒲公英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