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國院士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將華國的旗幟,插滿這里的每一寸土地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4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貓
 
月球,南極。

坐落于艾特肯盆地高區的月面生物圈工程基地中,原本既定于今天對種植在試驗田中的小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收割過程忽然被人喊停了。

種植科的工作人員剛登上小型收割機就被喊了下來。

“什么情況?”

基地中,負責月麥7號培育的婁成濟教授皺著眉頭看向過來通知的工作人員,開口詢問道。

對面,穿著工作制服的青年撓了撓頭,開口道:“我也不太清楚,是上級那邊的安排。”

“不過”

說到這,青年停頓了一下,緊接著說道:“聽說好像是有位大領導要過來視察一下生物圈的情況。”

“大領導?誰啊。”婁成濟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青年工作人員搖了搖頭,道:“不知道。”

在婁成濟教授和工作人員討論著的時候,另一邊。

月球極地近地軌道上,一架銀白色的航天飛機正緩緩的航行于深邃的太空中。

站在居住艙的舷窗邊,徐川俯瞰著腳下的這顆銀灰色星球。

此刻,航天飛機正以每小時近萬公里的速度無聲滑行,從月球的晨昏線之上掠過。

腳下是全然展開的月球正面,一顆巨大、古老而了無生息的星球。

沒有大氣層的柔化與散射,陽光以最殘酷的直率傾瀉而下,照亮的地方是一片刺眼的、近乎慘白的銀灰,而陰影部分則是深不見底般的墨黑。

這種界限分明的切割,讓月表的一切地貌都顯得格外嶙峋和真實,沒有任何過渡與曖昧。

“...對比起浩瀚的宇宙,人類又算得了什么。”盯著腳下的月球看了好一會兒,徐川才輕聲的感慨了一句。

站在他的身旁,跟隨者一起上來的劉嘉欣目光也落在腳下這顆銀灰色的星球上,下意識的點頭附和道:“是啊,宇宙真的太大了,光是地球與月球,就遙遠到恍如隔世一般。”

徐川笑了笑,道:“所以有時候只有當你自己親眼看過,才能認識到這并不是一次登月的浪漫邂逅,而是一次對自身,對宇宙認知的重塑。”

“就如同我們腳下的月球一般,它用其無與倫比的荒涼與壯美,讓你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和身為人類一員的自豪。”

“這種感受就像那些環形山一樣,永久地烙印在你的記憶里——一顆沉默的、巨大的、美麗的,活著的墓碑,也是我們邁向深空的第一座里程碑。”

聽完徐川的話語,劉嘉欣的目光落在了腳下的月球上,那無邊無際的環形山與反射著銀灰色光芒的月巖,讓人炫目。

不得不說,在這種極致的寂靜和荒蕪面前。一方面是極致的孤獨;但另一方面,又是一種奇特的連接感。

前者你會前所未有地意識到,自己是這無邊黑暗和巖石海洋中,一個被一層脆弱金屬外殼保護著的、微不足道的生命體。

那種脫離生命母體的漂泊感,會緊緊攫住你的心臟,生命的渺小和脆弱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后者是當你漂浮在人類仰望了數百萬年的地方,腳下是刻在我們基因里的、最古老的鄰居。

你會想起阿姆斯特朗的那一步,想起古往今來所有凝視過它的詩人和科學家。

在這一刻,你不再只是一個旁觀者,你成了人類文明走向宇宙星空這條漫長探索之路上一個真切的坐標點。

不得不說,這種感覺真的復雜無比。

原本她還有些無法理解徐川為什么一定要上一次太空,要來一次月球。

而現在,她多多少少有些理解了。

有些時候,有些東西并不是通過照片或者是視頻就能夠了解的,只有當你自己親眼看到,親眼目睹的時候,才能夠完全體會它給你帶來的震撼與感覺。

居住艙內,正當兩人安靜的欣賞腳下的月球時,大門唰的一聲自動打開了。

“教授,還有五分鐘就要降落了。”

鄭海從艙外漂浮著滑翔飛了進來,開口說道。

徐川點點頭,用手掌撐著艙壁給自己反向推了一下,身體隨即懸浮著飄向居住艙的床位。

登月,對于如今的華國而言就如同一次普通的民航客機降落一般簡單。

二代航天飛機在低重力下的垂直起降能力讓他們能安靜的坐在客艙內等待著,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穿著笨重的宇航服,利用登月艙降落。

當然,考慮到月球重力恢復和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在降落登月的時候登月人員最好用安全帶將自己固定在艙位上或者是床上,以避免發生什么碰撞事故。

很快,在航天員的平穩駕駛下,航天飛機的速度降低到一個程度后朝著月面南極的科研基地駛去。

漸漸的,航天飛機距離月球地面的距離也越來越近。在機艙下垂直起降引擎的推動下,降落向月球的扶搖號就如同一艘UFo外星飛船一樣在月空中劃過了一道弧線。

舷窗外,那銀灰色的月面距離扶搖號越來越近,伴隨著一陣顛簸,龐大的航天飛機降落在了月華臺機場中。

當艙內的廣播再度響起的時候,航天飛機已經安穩的停在了月華臺前哨科研站基地的機場上,并且通過廊橋裝置鏈接上了通向科研基地內部的管道。

解開了固定身體的尼龍鎖扣,鄭海站起身,感受了一下僅有六分之一重力的環境后快步走了過來,看向徐川關心的詢問道。

“感覺怎么樣?身體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嗎?”

解開了安全帶,徐川從艙位上站了起來,輕輕的蹦跳了兩下,感受了一下月球表面低微的重力后笑著開口道:“能有什么事?你當每年四五次的體檢都是白做的啊。”

鄭海笑了下,道:“這不是環境特殊嘛,如果有什么異常情況的話,還請務必第一時間和我說。”

徐川:“行了行了,再怎么說,我也才三十歲,相對比那些六七十歲都上月球研究的老教授來說身體素質都更好,他們都能在月球上生活一年半載的,我能出啥問題?別緊張過度了。”

沿著對接航天飛機的廊橋,徐川和劉嘉欣進入了月華臺·前哨科研基地的總部大樓中。

明亮而柔和的燈光照亮了大樓的走廊,在一位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一行人來到了大樓中的住宿區域。

用特制的認證卡刷開了大門后,這名年輕的工作人員將手中的卡片遞給了徐川,恭敬的開口道。

“徐院士,這就是您這兩天住宿的房間,條件有些艱苦。”

從對方的手中接過卡片,徐川打量了一眼房間,笑著道:“這都有四五十平了,還算艱苦啊?”

很顯然,眼前這個房間應該是月華臺科研基地中住宿條件最好的了。

四五十平的房間分成了工作區、洗漱區和睡眠區,每一處都井井有條,看上去很是溫馨。

雖然說和地球上的那種總統套房之類的酒店房間什么的完全沒法比,但放到月球上,這已經是最頂尖的住宿了。

這四五十平米的房間,如果對外開放的話,要住一晚上價格恐怕得過百萬才行。

在月華臺基地中適應了十二個小時的環境后,在幾名安保的陪同之下,徐川坐上了月球車,穿過了連接著月華臺基地與艾特肯盆地高區之間的廊橋管道來到了月面生物圈工程基地。

雖然說從設計之初,這處月面生物圈基地便不是全封閉式的。但它同樣考慮過了在沒有外部資源輸入的情況下運轉的情況。

而上一次開啟月面生物圈補充少量物資和更替里面的學者與科研人員,還是在半年前。

六個月的時間,這座密封的基地從未打開過,里面三十六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的衣食住行全都取自生物圈內部。

而6個月180天的時間過去,依舊平穩運行的生物圈很顯然證實了這個項目的成功之處。

如今它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完成,正是開啟它的時候。

另一邊,月面生物圈基地的里面,早已經收到了消息的劉成益與婁成濟兩位教授正等待入口處,小聲的交談著。

“老劉,你知道是哪位領導要來嗎?”婁成濟看著入口處全封閉式的鋼鐵大門,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站在他的身旁,劉成益教授輕輕的搖了搖頭,道:“不知道。”

“會不會是你們華農的武院士過來了?”思考著,婁成濟提出了一個推測。

月面生物圈工程的總負責人正是華農大學的武煒華院士,聽說當初還是那位徐教授推上去的。

現如今月面生物圈工程要正式解封了,這位武院士過來視察一下情況也正常。

而且他本身就是生物學領域的專家,推遲一下農作物的收割時間,親自了解一下月面生物圈基地中的培育產品也很正常。

劉成益:“等會就知道了,無論是誰來都沒關系,咱們的任務已經圓滿的完成了。”

正說話間,月面生物圈工程那一扇封閉已久的鋼鐵大門忽然慢慢的打開了,一行人緩慢的走了進來。

當看到走在最前面的那個年輕的身影時,劉成益與婁成濟兩位教授全都愣住了。

“徐....徐院士?”

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走進來的那個人,更年輕一點的婁成濟張大了嘴巴,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使勁揉了揉眼睛后重新看去。

“.....真的是他!”

深吸了口氣,婁成濟一臉震驚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劉成益教授,想從他臉上確認自己看到的是否是真的,卻只看到了同樣的驚訝和詫異。

毫無疑問,徐川此刻出現在這里震驚到了兩人。

畢竟任他們怎么腦洞大開,都不敢想能在月球上看到眼前這位。

最后還是當徐川走到兩人面前的時候,劉成益教授才一激靈的反應過來,趕忙上前兩步迎接招呼道。

“徐院士!您好您好。”

劉成益教授迅速走上前,滿臉笑容的伸出雙手:“沒想到您今天會親自來這里視察。”

看著面前這位已經快六十歲,因為月球上格外強的紫外線臉旁曬和醬油沒多少區別的老教授,徐川用力回握著他的右手晃了晃,笑著開口道。

“你好,在月球這邊一呆就是半年的時間,條件艱苦,真是辛苦你們了。”

醬紅色的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紅潤,劉成益教授爽朗地笑著道:“不辛苦,不辛苦。生物圈內部的條件還是很好的,除了重力稍微低了一點,一開始有些不太適應外,其他的幾乎和在地球上沒什么區別。”

笑著和兩位生物學領域的教授打了個招呼,寒暄了幾句后,徐川笑著開口道:“劉教授,婁教授,聽說生物圈里面已經培育出了成熟且適應月球的小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方便帶我去看看嗎?”

“當然。”

劉成益教授用力點了點頭,迅速帶著徐川朝著培育農作物的區域趕去。

坐上月球車,沿著基地的走廊一路前行。

很快,一行人便率先來到了月麥7號的培育基地。

而首先闖入徐川視野中的,便是那片金黃。

在精心校準的、模仿地球日照光譜的LEd燈陣下,一排排小麥舒展著沉甸甸的穗頭。

月面生物圈基地雖然建在艾肯特盆地的高區,能夠接收到最多的陽光,但這里日照條件和在地球上完全不同。

這里的日照經常是數天白晝數天黑夜交替,因此基地中有著充足的LEd燈陣,可以確保在極夜下動植物的正常生長。

從月球車上下來,徐川彎下腰,伸手撫摸過那一排排已經長出田埂的小麥。

由于月球重力僅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這些小麥長得更高,麥稈更顯纖長優雅。

但它們承載的穗頭卻毫不遜色,微微低垂著,每一株都結滿了沉甸甸的穗粒。

而在小麥基地的旁邊,便是一攏一攏的玉米。

這些玉米桿比他還要高出不少,目測超過了三米,葉片寬大肥厚,一個個的玉米棒子從葉腋間探出頭,包裹著緊實的綠衣,頂端已經有些干燥的棕褐色纓須,像是在無聲地宣告著內在的成熟。

看著眼前的月麥玉米,徐川發自內心的高興和感慨。

目光在面前的農田中巡視了一圈,徐川看向了一旁的劉成益與婁成濟兩位教授,笑著夸贊道:“你們的工作遠比我想象的更加出色!”

“眼前豐收的不僅僅是小麥和玉米這些農作物,不僅僅是糧食,更是未來月球具名自給自足的希望!”

“這是人類文明未來長期在月球生存的的基石,是生命在異星土壤上結出的最堅實的證明。”

“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由你們親手培育出來的生命,將遍布整個月球,將這里荒涼的土地開墾成農田,將一片片的沙漠變成綠洲”

“也會將華國的旗幟,插滿這里的每一寸土地!”

上一章  |  大國院士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國院士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