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悟空入方寸山請得真人同紅孩兒出山相助,自方寸山騰云到翠云山,不消一日便至。
姜緣按住祥云,說道:“圣嬰,你且入府中,與牛王言說。”
紅孩兒拜禮道:“是,上老爺。”
說罷。
紅孩兒領命往芭蕉洞中而去。
猴兒同真人站在云間觀望,時有五大神龍同精銳兵馬上前來拜見真人。
姜緣一一回禮,不敢有誤。
五大神龍道:“真人,玄帝多有聞真人之名,與真人神交已久,曾有言說,若見真人,定要親邀真人,與之暢談。”
姜緣道:“多感玄帝掛念,我亦同玄帝神交已久。”
猴兒聞言,方才說道:“大師兄,我奈不得那豫鼎,曾去天庭搬救兵,不曾搬得,復轉行至太和宮,與蕩魔天尊見面請兵,天尊慈悲,與我兵馬時,亦有言說,與大師兄神交已久,曾邀你往太和宮去。”
姜緣說道:“既玄帝相請,我當前往,待此間事了,你等收兵時,我與你等一道,面見玄帝。”
五大神龍深深的唱了個喏。
這等談話時,卻見下邊芭蕉洞府門大開,牛魔王親領兵馬而出,身旁跟隨紅孩兒與羅剎女。
牛魔王朝姜緣所在祥云行得大禮,說道:“拜見老爺!不知老爺前來,未曾遠迎,失禮之處,但請老爺恕罪!”
姜緣按落云頭,說道:“不曾有罪。”
牛魔王說道:“但請老爺入府,容我設席以待。”
姜緣欣然應允,即與悟空,五大神龍一同入府,待入府中,牛魔王領龜蛇二將而出,言說不曾失禮,再是放歸,設席待真人,尊敬有加。
席間,姜緣笑道:“牛王,你怎個這般難悟空,此教他如何過得去。”
牛魔王出席拜道:“老爺,我不曾難他。”
悟空說道:“兄長,你那鼎兒利害,教我過不得此處,怎不作難。”
牛魔王道:“你這猢猻,我本教使你一眾在火焰山受些炎熱,便將芭蕉扇借你過山,怎奈你將我門首打壞。此事說來,是你等先辱罵我孩兒,結下恩怨。”
悟空聞說,沉吟良久,說道:“果是我錯,但請兄長責罰便是。”
牛魔王有些驚詫,說道:“我料你這猴兒性情,定會再三辯駁我說,縱是不提門首之事,辱罵我孩兒之事,我記乃是豬八戒所為,怎地你一并應下?”
悟空道:“此番西行取經,修得正果,須齊心協力,絕無二心,故豬八戒所為,亦為我所做,該是我的錯。”
牛魔王驚嘆道:“我道你教關山下數百年,修行定不如我,怎料你今時所說,方知你勝我多矣,是我坐井觀天。”
悟空道:“兄長本事亦不小,我與兄長苦斗,不曾占半分成算。”
姜緣說道:“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結’,你二人本為一家,何苦相爭。”
牛魔王道:“老爺既言,自當遵從,不再相爭,但有二請,若孫悟空可應允,我自借芭蕉扇與他,共修兄弟情義,再不生嫌。”
悟空起身道:“兄長請說。”
牛魔王道:“一來,你當為我親修門首,我那時自將行李與你。二來,留豬八戒在此,與我等受氣二三日,我不消打他殺他,只餓他二三日。”
悟空道:“若是如此,自當應下。”
牛魔王道:“你這般言說,芭蕉扇我借你就是。”
說罷。
牛魔王取一杏葉子,幌一幌,成了芭蕉扇模樣,遞與悟空。
悟空接過,說道:“多感兄長,多感兄長!”
牛魔王道:“我與你當年結拜,兄弟有七人,因身中大小排個名號,我因身大,作長兄,你以身小,排第七。”
悟空收下芭蕉扇,說道:“兄長,這等我自是記得。”
牛魔王說道:“那時我等結拜,不過共同取樂,稱不上真兄弟,若有難時,各自離去,若富貴時,爭先而來。閻浮世界有言‘同富貴共患難’,此方為真兄弟,你今行至此處,教我多難于你,你可還愿與我再修兄弟之情?”
悟空道:“既稱為長兄,絕不敢忘,自愿再與長兄重修兄弟之情。”
牛魔王上前說道:“好!我自隨老爺修行以來,不曾與人為兄弟,既你如此說,你我又為本家,當重修兄弟之情,但請你莫怪我攔路之仇,你未曾壞我門首前,我不曾執意與你為難的。”
悟空上前,與牛王勾肩搭背,低聲道:“兄長,此事我已知曉前因后果,自不必言說。”
牛魔王道:“早前圣嬰入府,與我言說你諸般之好,我方知你叔侄二人關系密切,卻是我早前不知,難你多矣。”
悟空道:“兄長那鼎兒,果教我難應。”
二人再修兄弟之情,牛魔王再設席,請真人見證,同悟空再結拜為兄弟,共富貴共患難,但有一人得難,另一人定全力相助,絕不敢有誤。
姜緣自是應下,牛魔王與孫悟空俱歡喜,在府中一連飲宴五六日,再結兄弟情義,孫悟空本要離去,牛魔王絕不肯放,再作樂三四日,方才放了孫悟空,安排妖兵,將行李與孫悟空帶往火焰山處。
臨別前,牛魔王扯住悟空,說道:“賢弟,既今你我再修兄弟情,我當勸你一二。火焰山乃你昔年大鬧天宮之事而生,此地受災多時,你若不曾根治,他年必成大禍,諸般因果,乃作你身。聽兄一句,當將此山去之。”
悟空聞言,問道:“兄長可知當如何根治這火焰山?莫非要將火焰山搬走?”
牛魔王道:“非也,非也。八百里火焰山,搬之甚難,你手中芭蕉扇乃是不可多得的寶貝,你只消連扇七七之數,定根治火焰山,再不發火。但若連扇七七之數,非神力不可為,我老牛連扇半數,便須進食,我見賢弟耐久,當可功成。”
悟空拜謝牛王提醒。
牛魔王笑道:“前路漫漫,賢弟且去,若有難時,請人馬來報,兄麾下萬馀妖兵,定來助陣。”
悟空道:“多感兄長。”
他謝完,又拜謝真人,再者與龜蛇二將等言說,讓一眾轉達他的謝意與玄帝所知,如此之后,方才帶著行李離去。
牛魔王見真人離去,雙手奉還豫鼎,只道功成。
姜緣接過豫鼎,系在腰間,他笑道:“你卻險些教悟空過不去,不想你們尚能重修舊情。”
牛魔王說道:“老爺,昔年我曾與老爺去五行山下看他,那時他尚一臉妖魔相,今時卻有靈相,佛性深重,歸正道而行,老爺曾教我一句,是以‘聞道者,同作一人’,老牛亦是個修行的,重修舊情并無甚不妥。”
姜緣道:“你亦不曾懶惰了修行。”
真人不再多言,收整玄帝兵馬,打算隨其一同去武當山太和宮中拜見玄帝。
牛魔王本教同往,為真人護法,姜緣卻留牛魔王在山中收整,有閑時再去方寸山即可,這般吩咐后,姜緣才與龜蛇二將并五大神龍,眾多精銳兵馬往武當山而去。
火焰山房舍處。
行者帶行李與芭蕉扇歸來,他將妖兵喚退,恐驚了唐僧,后入房舍里,叫道:“師傅,師傅!老孫來了。”
那老者同唐僧,沙悟凈齊出。
行者將手中芭蕉扇舉起,道:“師傅,今功成矣。這便是芭蕉扇。”
老者細細一看,喜道:“正是這扇,正是這扇!曾見鐵扇仙使過。”
唐僧近前說道:“賢徒得此寶,有莫大功勞。”
沙悟凈四下張望,說道:“大師兄,二師兄何在?”
行者備陳前事,教唐僧與沙悟凈知曉其中事由。
唐僧聞聽,諸般事由,乃因當初八戒不修口德而生,他說道:“八戒不修口德,當教他悔改,不可再犯,不然多生禍端,我等何時可去往西天?”
沙悟凈道:“師父,果該使二師兄修口德。”
行者亦贊成這等,他拜道:“師傅,前路火兇,且待我使芭蕉扇,根治此山火,使此地再不生火來,那時方才可過山去。”
唐僧合掌道:“當是如此。”
老者聞聽,拜倒在行者跟前,垂淚說道:“神仙大恩,大神大恩!”
行者扶起,只道不需跪他,他將老者扶起,持定芭蕉扇,踏云霧而起,往火焰山深處而去,行至火焰山炎熱之處,他執扇子,使神力扇動,望著火焰山山頭連扇七七之數,待是行者筋疲力盡方才停下。
那山上有大雨淙淙,山火盡去,再不復發,火焰山自此根治。
行者又一駕筋斗云,去天宮見了老君,與之分說火焰山事,為那土地求個恩情,老君不曾多說,只說免去其罪。
行者遂將芭蕉扇完璧歸還牛魔王,與唐僧一眾再是上路西行,暫是不提。
卻說姜緣同玄帝兵馬不消一日,歸至武當山中,兵馬入內稟報,蕩魔天尊聞聽真人來訪,即出太和宮外,親迎真人。
真人見了蕩魔天尊,行禮而拜,說道:“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門下弟子廣心,拜見玄天上帝。”
蕩魔天尊回禮道:“與真人神交已久,請真人入殿。”
姜緣遂與蕩魔天尊入得太和宮內,待入宮中,天尊請人奉茶,一應路數,俱是周全。
姜緣感念于天尊之禮,然他卻不明得,天尊怎知他名,他方問道:“玄帝靜享武當山,我久聞玄帝之名,然我一無名之輩,不知玄帝如何知我名。”
蕩魔天尊笑道:“真人,你昔年成道時,我尚目睹,怎個不知?久聞真人之名,只覺與真人有些相似,故倍感親切。”
姜緣問道:“玄帝與我有相似之處不成?”
蕩魔天尊道:“真人可知我往日修行前事?”
姜緣道:“有所耳聞,但不盡知。”
蕩魔天尊笑道:“我尚未成道前,生在一國主家中,生有神異,少年便勇猛,不弱沙場猛將,長大自有靈氣其中。我父見我勇猛,喜愛于我,使我為太子,將統王位,乃在一難下,使我知得人世間如過往煙云,早晚不存,故一心修行,舍棄富貴,入山修行,參玄入定,苦修不知多少年,幸有些運道,得以功成。那時功行圓滿,白日飛升,玉皇敕號于我,再見北方多有妖邪,故下界除妖多年,威鎮北方,得以‘真武’之名,剪伐天下妖邪。”
姜緣聞聽,心中有喜,只道前者乃是與他一般,苦修正道者,他起身拜禮于蕩魔天尊。
蕩魔天尊起身回禮,遂問道:“真人何故作禮?”
姜緣道:“拜你如拜己。”
今見真武如見我,當是如此。
蕩魔天尊笑道:“我回禮亦如回己。”
姜緣說道:“今方知,為何玄帝言說,見我倍感親切。”
蕩魔天尊道:“我早聞真人亦是苦修功成者,道心不移,然我不曾有真人那般定力,見天庭在前而不入,再有聞玉帝二請真人不得,真人于此,勝我多矣。”
姜緣搖頭道:“非如天尊所說,我乃因無心于天庭,只為修行。”
蕩魔天尊道:“此心難得可貴,修行的,誰不知道天庭之好?修行者,多有以飛升為重,只道入天庭中,再不受生死之擾,以此為修行,怎能功成。真人之心,正是修行者該有的。”
姜緣說道:“世多修行人,不知天庭如何,故心有向往,亦是常事。”
蕩魔天尊說道:“若教向往,一心修行便是,然我所見,修行的,多有不法之心,難以修得功成。”
姜緣問道:“玄帝言說,乃是修旁門的?”
蕩魔天尊道:“修持正道者,亦不在少數,降伏身中五人其一,自以功成,賣弄本事,心生不法,終是功敗。然則功敗前,多有冤孽而生。”
姜緣聞聽,沉吟良久,說道:“不瞞玄帝,我久不曾離山,多在山中清修,故不知這等。”
蕩魔天尊道:“若世修行者,多如真人,怎能不功成?”
姜緣問道:“玄帝既言說這等,可有何法,以約束不法者?”
蕩魔天尊道:“正有些思緒,但尚需些光陰。”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