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金星領真人入靈霄寶殿,直至御前,朝上禮拜。
太白金星奏道:“臣領旨,去往兜率宮請得廣心真人。今已請得真人到來,特來繳旨。”
真人朝拜,說道:“勞陛下相召,我今前來。”
玉帝垂簾說道:“朕聞真人近臻大道,開府于斜月三星洞中,朕心喜說。然三界務殷,未克親詣為賀,深以為憾。”
真人答道:“陛下雖未親至,但陛下之意,我早已知得,蓋陛下恩澤,準許群仙下界賀我,更有天仙獻禮。我如何能不知陛下之意。”
玉帝笑道:“你近前來。”
真人已在丹墀前,若再往前,便是寶座,但靠近寶座,便是逾越,他如何敢這般所為,急是婉拒,說道:“陛下,我不可這般逾越,此乃天規。”
玉帝說道:“你非天宮神仙,談何天規之說?朕教你上前來,你但可上前,不必介懷。”
真人仍是不愿,如此無禮所為,他絕不愿做。
玉帝聞聽,見真人這般,只得作罷,遂道:“真人,昔你修成金丹,朕曾請你上天督兵,那時你以潛修婉拒,朕自諒你。而今你法天地,三界內外,法力勝你者甚少,朕欲再請你上天,朕自敕封你為神,你可愿從之。”
真人躬身以拜,說道:“臣本微賤之軀,法力未臻化境,陛下屢蒙天召,擢升仙班。昔感圣心垂憐,特許臣潛修之志。今復承天恩浩蕩,殷殷相邀,臣雖愚鈍,豈敢再辭?愿效犬馬之勞,恭受陛下敕封。”
玉帝遂笑,說道:“朕知你今開府,暫未得空閑而歸位天宮,能得你此一言,便是足矣。真人,朕與你相約,待你開府完畢,十四字輩功成,既是你歸位之際,你覺之如何?”
真人說道:“得陛下體諒,臣當受之,不敢有違。”
玉帝點頭,在靈霄寶殿與真人談說許久,知得太上老君還在等候真人,不可久留,這才遣得天丁送真人離去,去往兜率宮。
真人拜禮而退。
金星見真人離去,起身拜禮,賀喜玉帝得真人。
玉帝垂簾問道:“今真人愿歸位,如卿所言,真人當居何位?”
金星猶豫再三,方才說道:“如今之天宮,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若是低了,不配真人,若是高位,甚少空缺,果真難以抉擇。”
玉帝說道:“朕知各處不少官。故朕欲再設一銜與真人。”
金星問道:“怎設一銜,可有個尊號。”
玉帝道:“可設尊號‘神霄九宸巡道監察使·紫府玄天督法真君’。”
金星一聽,即知此名號恐來頭不小,他拱手拜道:“陛下,此銜官品幾何?”
玉帝道:“官品極矣。”
金星心中一顫,再是問道:“陛下,此銜有何效力?”
玉帝垂簾說道:“此銜直隸于朕與三清天尊,不受四御統轄,可見三清不拜,逢萬神稱尊。”
金星說道:“既有此能,必有實權,不知陛下與何等之權,有何職責?”
玉帝說道:“與之三權。一曰‘監察’,巡狩三界,無間天人。以徹照鏡觀其心,以律令尺度其行。仙官瀆職,妖魅逆常,鬼神亂序者,皆錄其罪,具本上奏。”
“二曰:‘執法’,佩太上監法劍,先斬后奏。凡干犯天條,篡改陰陽,竊奪造化者,無論神魔,皆可褫其神格,廢其修為,付雷獄勘問。情極重者,立斬形神,永錮北酆。”
“三曰:立法,參議玄都律堂,得正天條疏謬。凡律法未彰,因果錯亂之處,可呈《更定律疏》于御前,以正天道綱常。”
說罷。
太白金星已是瞠目結舌,不曾想玉帝與真人如此之權柄,若得此權柄,三界一切不法者,皆當知真人之威。
玉帝問道:“卿以為如何?”
太白金星說道:“陛下,如此權柄,恐有異議。”
玉帝說道:“今真人有甚深法力,你且安心。”
太白金星聞聽,自不可再說些甚,拱手稱是
卻說另一處的真人返回兜率宮中,與太上老君相見。
此間兜率宮中,元始天尊與靈寶道君早已經離去,此處只得有太上老君在。
老君于中堂見得真人,笑道:“如我所料不差,陛下當是教你為官,然否?”
真人拜得一禮,方才答道:“老師如何知得?”
老君笑道:“陛下屢請你上天為官,此事何人不知?今你成大法力,陛下自當再請,而你不可拒之,自是當上天為官,我所言可有錯處?”
真人說道:“老師有法眼,所言不曾有錯之處。”
老君說道:“你卻是該做好個準備才是,今陛下教你為官,必與你莫大權柄,非同等閑。”
真人疑惑道:“老師,我初入天庭,陛下怎可給我大權柄?此卻是說不通。”
老君捋須笑道:“若是他人,入得天庭,難以有莫大權柄,多是一些閑散小官。但你卻不同,你有道心,更有法力,陛下定會與你個權柄極大的官兒。”
真人搖了搖頭,他對于官品如何,并不在意。
老君自知真人心意,他說道:“今我教你而來,乃是要與你言說,開天地,行教化之事,此等皆我從前我所為之,你可聽之,許是與你有些用處,若是無用,你權當聽著解悶。”
真人說道:“老君所言珍貴,能得老君講說,乃我之幸。”
老君笑著點頭。
二人遂在此處談說其下一劫之事,多是老君在講說,而真人在傾聽,學習于其中之道。
天上一日,人間一年。
真人于兜率宮習得門道,不覺有三日而去,下界自有三載馀去,真人在聽完老君所講后,又是與老君在兜率宮中談說許久,方才是下界而去。
待是下界,真人即是歸于洞府,將府中事情料理完畢,這才前往祖師靜室,與祖師相見。
祖師瞧見真人,使其落座,笑道:“童兒今往天宮,收獲頗豐。”
真人說道:“師父,弟子于天宮見得老師與元始天尊,靈寶道君,有些收獲。再是老君親是教導于我,講說門道,教弟子明得開天地,行教化之要義。”
祖師笑道:“你今有此教導,下一劫必是以你為主,你可安心。”
真人說道:“弟子盡力而為,不墮府中威氣。”
祖師說道:“談何墮府中威氣,你能教下一劫以你為主,乃是你的緣法。但你該是歸于靜室歇息一陣,你的緣法該是到來,府門該是大開。”
真人點頭說道:“師父,弟子自當明得。只是弟子卻是不知,此些緣法者,可能再有個能出苦海者,若是弟子十四字輩而盡,而無一出苦海者,此開府卻教弟子無奈。”
祖師笑道:“但你能開府,與你有緣法者,則是自渡之機已是顯化,其不曾把握,你無可奈何,不必多慮,若果真有明悟者,你與之自渡之機,便是教其真正能離苦海。”
真人應聲。
祖師遂不再多言,教真人去靜室中歇息。
真人自是前往。
光陰迅速,不覺再有近九十載馀而去。
真人自天宮而歸后,便再也不曾離去府中,而是在府中教導著府中諸多弟子,光陰至今,府中字輩,已是到第九字輩,十四字輩完畢已是不遠。
然此九字輩而去,府中仍是未有多出久留者,多是在府中修習個門道,便離去者,真人多有勸之修心,亦鮮少有人能聽進去。
那‘忠言逆耳’之言,三歲小兒讀之朗朗上口,可百歲老人亦難以為之。
真人對此,亦是無可奈何。
一日,真人照例,喚集府中諸人而落座班中,開講大道。
真人今日所講,仍是一些修心之言,于那數十心浮氣躁者聞聽,難以入耳,然若是于水猿大圣等人聞聽,卻是如聞天籟。
待是真人講完,又有許多弟子欲要求學個門道,真人對此,皆是應得,一一問得要學些甚門道,待弟子言說,皆是教導。
真人在將弟子悉數教導完畢后,正是要遣散班中弟子,忽是瞧見那班中靠前的水猿大圣,忽是一笑。
此弟子耐心,卻是出乎他所料,他不曾覺得此弟子能夠持之以恒的做府中粗活,而不為修行門道而行。
可偏偏此弟子卻是堅持下來,日日在府中做著一些粗活,不求修行。
此弟子可傳門道,亦可不傳。
蓋因最好的門道,其已是習成。
真人取一燭教王重陽送與水猿大圣,他常聞水猿大圣多在夜里于藏書室中讀書,以此燭火,教其可夜里讀書,亦是勉勵其所為。
王重陽接過燭火,將之交與水猿大圣,燭火送到水猿大圣身前時,恰巧熄滅。
王重陽倍感無奈,但只得與水猿大圣講明其中原因。
水猿大圣得知,愣了愣,遂是接過燭火,謝過真人。
真人笑著點頭,教班中弟子散去,待是弟子悉數散盡,他方才是離去高臺,走回靜室之中,他回靜室自是靜修,待是下一次開講大道,他方才會現身。
真人常常一靜修,便是數月光陰,此乃常態。
府中弟子亦多是習慣,便是有弟子要離去,亦會尋得真見,真見自是會為其放行,故無人驚擾于真人。
然此日,卻是有變,入夜約莫一更天時,有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悄然走入了靜室前,在那前處猶猶豫豫,不敢近前來。
真人自是感知得靜室外有人,細細一觀,瞧著是個猿猴猢猻模樣,他本以為乃是孫悟空,但再是一觀,卻是發覺,此非孫悟空,乃是水猿大圣。
他覺之好笑,怎個這廝,還學著悟空了,鬼鬼祟祟摸過來,卻是要觀,這廝到底要作甚。
真人便是閉目坐于蒲團之中,不曾有所動。
那水猿大圣摸了上來,在窗邊觀望,他瞧見真人閉目,一時之間,不敢上前,唯恐驚擾到真人。
水猿大圣急得抓耳撓腮,又無可奈何,只得站在那處等候。
等得不知多久,忽聞耳邊有聲。
“你這心降,如今戌時,為何不安寢,而行至我這兒來,這是個甚理。”
水猿大圣唬得一驚,急抬頭張望而去,瞧見真人不知何時,已是睜開雙目,正是在觀望于他。
水猿大圣急是拜禮,說道:“弟子無意驚擾,請師父恕罪!”
真人笑道:“你今且近前來,不必在外。”
水猿大圣聞聽,走入靜室之中,再是拜得一禮,說道:“師父,弟子失禮。”
真人說道:“且莫要說這般,你且是與我言說,你今所來,為之何事?”
水猿大圣扭扭捏捏的說道:“乃師父教我來此。”
真人感到古怪又好笑,問道:“我何時教你前來此處?”
水猿大圣沉吟少許,還是答話,說道:“師父,但你教大師兄取一燭火與我,燭火于我身前而滅一次,不正是教我一更天而來拜見師父,莫不是我領會有些錯誤之處?”
真人哭笑不得,問道:“這等你與何人所學?”
水猿大圣說道:“乃是悟空師叔與我講說其昔日修行,故我方才知得。”
真人聞聽,如何還不知得,乃是孫悟空與之講說,教水猿大圣覺著,他送燭火,乃是教其一更天而來此處,他夜半傳道。
真人無可奈何,說道:“我非是此意。但我聞聽正淵有言,你常常于藏書室,讀書至深夜,故我與一燭火,教你能看明,二來有勉勵之意,非是你那般所想。”
水猿大圣聽得此言,如何還不能明得,乃是他思慮太多,卻是想了個錯處。
水猿大圣急是拜禮,說道:“師父,卻是我思慮不周,故而前來,請師父恕罪,我再不敢矣。”
真人輕輕拂袖,自有微風而過,將水猿大圣扶起,說道:“你且安心,我不曾有罪你之意。心降,你與府中修行多年,但我從來不曾教導門道與你,你可曾有過怨我之時?”
水猿大圣搖頭,說道:“不曾。”
真人笑道:“非是我不曾教導門道與你,我本欲是要教導你,可后來思慮多時,想得你的本事本便不弱,若是教導一些旁門與你,卻無大用,倒不如教你一直在府中忙活,以苦行而煉本心,此與你而言,許是最好的修行,待你若是修心功成,我再傳些旁門與你,對你反而是更好,望你能明我之意。”
水猿大圣聞聽,感激涕零,遂拜服于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