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董卓衣缽
為迎接劉表使者,趙基也是提前幾日返回晉陽。
劉備使者孫乾還在晉陽逗留,他們是真的帶來了四百余車貨物,正持續售賣,交易他們需要的馬匹。
等到春天各處草木生長,利于馬匹遷徙時,孫乾這支商隊才會返回徐州。
這段時間里,前將軍薊侯公孫瓚與右將軍伉鄉侯袁紹始終相持于信都,公孫瓚偏師未能攻克南皮。
隨著天氣將要轉暖,公孫瓚又等不到張燕、趙基或呂布、張楊的策應,向朝廷上表表達不滿后,也開始從信都撤兵。
再不撤,等到河水解凍,沼澤濕地泛濫時,公孫瓚的軍隊將陷入泥濘中,難以快速撤退。
天氣轉暖,冰雪消融,道路稀爛的環境下,也不利于大軍、馬匹健康。
久在邊郡,又在河北與袁紹打了數次的公孫瓚毫不拖泥帶水,前腳上表朝廷表達不滿,后腳就開始撤兵。
再不撤,道路環境變差后,袁紹可就不會眼睜睜看著他緩慢撤軍。
只要能全須全尾撤回去,明年冬季,公孫瓚還能召集現在或更多的部隊南下,以就食于敵,順帶搶點東西。
對苦寒的幽州漢胡豪強、吏士而言,冬季能南下冀州去吃飯,自然能減輕家里的糧食負擔。
公孫瓚也非沒有繳獲,前后擄掠兩萬多戶人口北撤。
有親友在外的人,或許還能被贖走;否則的話,部分人會分給漢胡豪強,部分人會被公孫瓚扣留,在易水兩岸執行軍屯。
明年再爆發戰爭的話,這些被擄青壯也會成為公孫瓚麾下一份子,參與作戰。
北海的臧霸也識趣退兵,他想全據青州,那只有一個大前提。
那就是公孫瓚在這個冬天野戰時重創袁紹,使袁紹、曹操無法兼顧青州方面。
現在再不撤,不需要袁紹出手,僅僅是曹操、袁譚聯軍而來,就能壓垮臧霸。
不過臧霸是朝廷任免的青州刺史,即便退回瑯琊,也能時刻發揮影響力,積蓄反攻的力量。
至于孫策,進兵濟南國后就地休整,他們不習慣冬季作戰。
作為調整,袁紹也免去了袁譚的青州刺史,轉為勃海郡守,另以逢紀為平原國相。
隨著公孫瓚退兵,袁紹也能挺直腰桿子,開始向晉陽派遣使者,探討俘虜贖回一事。
晉陽城,趙基與蔡昭姬闊別將近一月時間,又是廝磨一夜。
晨間時分,杜氏引著幾名婢女入內侍奉趙基洗漱,她已經見怪不怪了。
蔡昭姬也是當世名宿,沒有名分,就這樣與趙基攪合在一起……杜氏也不覺得奇怪。
至于蔡昭姬當甄宓、呂綺的老師,她更不覺得奇怪。
偌大的晉陽城,已經沒有女人能拒絕趙基。
趙基想怎么弄,幾乎無人能管。
甚至遷到雒都執政的趙彥,還派遣使者去瑯琊搜尋家鄉適齡女子,要給趙基充實內庭。
因要會見劉表使者,趙基也就洗了洗頭發。
他仰躺在搖椅上,杜氏坐在搖椅后為他梳理頭發,趙基的發量格外茂密粗壯,她還需要一名婢女協助,才能束發。
戴好一頂紫金小冠,另一名婢女捧著銅鏡讓趙基觀看,趙基扭頭看杜氏:“天下間,誰有我好看?”
杜氏正收拾篦子,回頭回答:“奴若做男兒裝扮,不亞君侯。”
“嗯,明日你就做男兒打扮,若是好看,就做我的捧劍女官,年俸三百石。”
趙基說著起身,垂目看了看她黑紅兩色襦裙胸襟,比蔡昭姬壯麗一些,更顯白膩。
杜氏還吸氣收腰,扭頭瞥一眼帳簾后的床榻。
趙基只是笑笑,手就不受控制搭了上去,幾個婢女捂嘴輕笑。
杜氏也收好木盒,扭腰走了,明顯鼓起來的腹部并不妨礙什么,依舊光彩明艷。
她們離去時留下一盆冒熱氣的水,蔡昭姬也起身,詢問:“她是何人?”
“本是宮中貂蟬女官,乃杜陵杜氏。雒陽大亂時為王允收留,遷到長安后獻給董卓,董卓賜婚給了相府內的宜祿秦誼。”
趙基沒什么隱瞞的,他與蔡昭姬是更親密的關系。
蔡昭姬只是撇嘴,論姿貌她只是中人,勝在氣質……但是跟真正的國色比起來,氣質也不如。
聽杜氏當過貂蟬女官,就知道杜氏也是士人家庭出身,尋常宮人無法擔任貂蟬女官。
看杜氏年齡,大概十六七歲時當女官,那也是很優秀的那批宮人。
被安排當貂蟬女官,就斷絕了后宮冒頭當皇帝近侍的資格,應該是被排擠使然。
關中貴戚早已衰敗,中常侍多出自關東,關西艷麗宮人并不受他們親近、信任。
貂蟬女官與列位侍中日常往來密切,根本不可能擢入內庭。
哪怕皇帝喜歡,也只是用一用。
蔡昭姬自行洗漱,說:“王粲是我父衣缽傳人,人未來,使者已送拜帖到妾身門下。他若有所請求,應如何回復?”
“小事你自決之,大事再與我商議。”
趙基說著來到墻壁前,伸手取下一口寶劍掛在左腰,又披上一領貂裘過肩的白色熊裘大氅,轉身對她說:“這個春夏,呂布忙于治下軍屯,不會侵攻劉表。我與文和先生、軍師商議時,斷定劉表會促使呂布討伐袁術。王粲若是為此而來,答應即可。我出兵關中時,希望劉表也能出偏師走武關道,聲援策應我軍。”
“喏。”
蔡昭姬應下,上前到水盆前掬水,突然抬頭看趙基:“君侯這是要繼董卓衣缽?”
“聊做消遣吧,看著她,心情也會好不少。”
趙基笑了笑,蔡昭姬也不以為意,躬身洗臉,趙基則轉身繞過屏風走出寢室。
來到外廳,許多幕府掾屬已經抵達,正準備開飯。
趙基喜歡眾人圍坐在一張大桌處吃飯,可冬季以來時常有人傷寒感冒,趙基也就順應眾人呼聲,保持尊卑秩序,執行分餐制度。
見他進來,眾人起身拱手:“臣等見過大司馬。”
“免禮。”
趙基應答一聲,坐在主位,觀察前排幾個座位:“文和先生呢?”
韓述回答:“早間時候文和先生的衛士來報,說文和先生傷寒,今日告假。”
趙基點頭,就說:“若有咳嗽、頭暈腦脹身體不適的,告假就是,不要勉強。現在府內政務也少,不必帶病奉公。”
“喏。”
韓述與眾人拱手,很快衛士就端上早餐,趙基食量頗大,不僅是胃口消化好,他的體型也注定要吃三人份量的伙食。
所以眾人都是一份餐盤,趙基則是餐盤盛菜,主食裝盆,再用小碗自己分取。
趙基先端起茶吹了吹,突然看向長史張昶,說:“稍后劉鎮南使者抵達,先生可識得其副使傅巽?”
張昶拱手:“早年識得,只是不曾親近。”
“那如今倒是可以親近親近,北地傅氏也是大族,若是能留在這里為我效力,也可為劉鎮南周旋。未來荊州方面之事,我也好委托他往來奔走。”
“喏。”
張昶立刻應下,這是給他送人情,自然要答應下來。
坐在他后面的裴秀抬頭看一眼趙基,趙基只是對他點點頭,裴秀也就不言語,拿起筷子用餐。
正式接見前,雙方私下都要相互走動,把該談的談清楚,正式場合走個過程就行了。
裴秀還想讓熟悉荊州方面的裴潛負責這方面的外交,混熟了再做調整。
沒想到趙基另有決斷,選了一個外人傅巽。
不過也無所謂,就彼此的交情,裴潛肯來,起步就能拜為中郎或從事,與裴秀同班列。
甚至建安二年的河東孝廉名額,裴潛也是可以運作一下。
不過孝子一項有些難度,想要那廉吏,就該將裴潛安排到河東擔任郡吏。
趙緒這里肯定會給面子,只是這樣周期有些長。
建安元年,河東的孝廉名額已經敲定,孝子選的胡班,廉吏選的柳孚。
柳孚已經去雒都擔任尚書侍郎,熬一段時間就會調過來。
三十歲的年紀,外放當個小郡郡守勉強也能說的過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