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翻看著面前的文書:“支竺那鑒,你與笮融大建浮屠,在下邳殺人無數,加罪可不是我冤枉你……”
桌案上的文書是紙制的信報,劉備部曲正在陸續從彭城、下邳、廣陵三郡各縣傳回報告。
不斷有近衛把文書送入太守官署,交到荀攸手里。
荀攸正在一條條的整理:“下邳縣戶戶饑貧,各家皆無種糧,鄉民稱法度大師有大神通,能斷生死……”
“下相縣十六亭廢弛,青壯皆為‘除業障’而建寺勞役,老弱只靠浮屠布施而活。”
“取慮縣富戶二十家,近千口,皆死而無葬,鄉民稱乃笮融以‘滅誅邪見’所殺。”
“冬至時,僮縣東西兩鄉因信見不同而斗,死者百余戶,死者皆是不信浮屠之人。”
“司吾鄉內富戶皆死,有鄉民稱是‘浮屠護法’以誅邪為名所殺……”
“想來,法度大師所謂能斷生死,是不信浮屠就會被笮融這般‘護法’所殺吧?”
法度聽著這一條條信報,汗如雨下。
按照劉備部曲從各縣傳回的報告來看,笮融這幾個月在下邳殺人無數,大多是借著滅誅邪見的名義,專挑富戶下手。
但高僧還是有點定力的,起碼嘴比較硬:“此皆笮融所為,與貧僧并無關系,貧僧只是通譯經文罷了,未曾作惡。”
“不管是誰殺人,皆是因浮屠教而起。”
劉備也不在乎支竺那鑒怎么說,直接將此事定了性:“你是月氏國貴霜部派來大漢的使者,是國使傳教之人……那這就是貴霜亂我大漢,是夷狄亂我華夏的陰謀!”
“此乃族恨!是漢夷之仇!”
劉備說完,看向法度:“法度,我能讓你活著,但你若想活著,就要認了這貴霜陰謀。”
法度已是驚恐萬狀:“將軍想讓貧僧怎么做?”
“你是貴霜大使,又能譯寫經文,那你就多寫些經文,把浮屠之惡也全都寫成經典……”
劉備冷冷的看著他:“不是說舍身入魔亦是浮屠嗎?那你便讓浮屠變成魔。”
徐州一地可以用鎮壓誅滅浮屠,但浮屠并不是只在徐州傳播,若不根除,早晚還會復起。
笮融或許只是貪婪,法度或許只是為了傳教斂財,但浮屠教帶來的隱患和影響是很難消除的。
想要斷絕,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定性為外族的陰謀,也把浮屠教徹底視為蠻夷邪教。
貴霜的和尚假借道家名義,把浮屠教重新包裝了一把,使其被漢民接受。
那劉備當然也可以再度包裝,直接把浮屠教包裝成真正的邪教,徹底使其斷根。
比如輪回福報之說,如果饑困貧苦能換來來世福報,那轉世之后也會饑困貧苦以求來世福報,那不就是永遠饑困貧苦?
這就可以說成世間萬苦就是浮屠帶來的,是浮屠要以痛苦為食,所以制造苦難。
再比如皈依出家之說,不在俗世,舍棄家人,這就是拋棄父母子女,是大不孝。
可以說成是番邦浮屠誘騙華夏子民背離祖宗,專為斷絕華夏傳承,是番邦為了絕華夏之嗣而設的陰謀。
無論其教義本意是否如此,至少產生的結果確實是這樣。
如果這種再度包裝后的邪教還有信徒,那信徒就肯定是反人類了,誰信殺誰,世人見即可誅,完全無需手軟。
大漢尊嚴未墜,漢民自尊尚在,將浮屠教定性為蠻夷圖謀亂華的邪教,下邳的殺孽也視為番邦陰謀,這才能使各種番邦教派失去市場。
漢民本身是有信仰的,信仰并不一定要用宗教來體現,最淳樸的祖先崇拜本來就是信仰。
女媧補天,燧人取火,伏羲啟蒙,神農辨谷,軒轅奠基,大禹治水,倉頡造字、后稷傳耕……
這些是大漢官方祭祀的先祖和神明,個個都是與天地抗爭為萬民謀福的真祖宗。
這種對文明先祖的信仰,倡導的是人定勝天,是讓人自強不息,傳遞的價值觀可比浮屠教健康多了。
“此事非貧僧一人可為……”
法度已經知道劉備的意思了,渾身發抖。
“當然,所以你得找人啊……你貴霜國來我大漢之人可不少,你那些同門都在何處?你寫信把他們召來與你一同編寫新浮屠經嘛,就說朝廷有意大興浮屠,讓他們趕緊來……”
劉備譏諷的笑著:“你在下邳都有這么多侍妾,想來必有子嗣,你家人在哪?”
“……貧僧是出家人,談何家人子嗣……”
法度臉色更難看了:“同門亦皆星散,不知所蹤。”
“既然你不愿配合,那留你也沒用了。”
劉備轉頭叫張飛:“益德,大索各郡縣,凡是如他這般卷發番人,一律格殺……剮了此人,讓他的侍妾招認其家人子女下落,斬盡殺絕……”
“等等!”
法度顯然不是什么硬漢:“將軍,我貴霜使節皆在揚州……我這便寫信!”
“很好……法度大師果然是當世俊杰。”
劉備點頭:“不妨與我說說你知道的事……你應該明白,你必須對我有用才不會死。”
貴霜帝國派到大漢的正使名叫支婁迦讖,簡稱支讖。
貴霜政教一體,使臣全部都是沙門。
支婁迦讖這支使團來大漢,原本大概確實有宗教入侵的意圖,那時候桓帝劉志確實對浮屠教有興趣。
不過,支讖來大漢后沒幾天,桓帝就駕崩了。
劉宏選秀上位,少年天子不信浮屠,竇武竇妙也不信,因此支讖沒能走通上層路線,只能在雒陽編譯經書。
為了讓浮屠教在大漢打開市場,支讖托辭黃老與方士,把浮屠教進行了重新包裝,他‘翻譯’的經書其實用的都是道家的詞。
這與當年白馬寺天竺僧法蘭等人編譯的四十二章經不一樣。
只不過,劉宏活著的時候,太平道才是市場主流,浮屠教無人問津。
等支婁迦讖‘改良’了浮屠教經義之后,又遇上了黃巾起義,那幾年大漢上層焦頭爛額,沒人有心關注浮屠教。
黃巾起義平定后,雒陽清洗方士道人,貴霜使團的僧人又剛好借了方士和道家學說試圖傳播浮屠教,于是也被視為左道巫蠱被驅逐出了雒陽。
支讖為了避兵禍,輾轉去了揚州,其弟子支亮和法度以改良過的浮屠教在丹陽和吳郡傳教,倒是有了起色。
上層沒走通,但山越倒是挺好騙,于是整個貴霜使團大部分人全都遷到揚州,法度也是那時候在丹陽把笮融忽悠成‘浮屠教護法’的。
陶謙在丹陽募兵,招攬笮融為將,法度便跟著笮融到了徐州。
法度也確實有個兒子,叫支謹,是建寧元年(168年)在雒陽出生的。
其實這些貴霜和尚全都有老婆孩子,子輩都是按照漢人習慣取的名,他們原本的教義和他們到了大漢之后重新改編的教義大不相同。
而支讖弟子支亮和法度的兒子支謹,目前都在袁術門下……準確的說,是在孫堅門下。
孫堅本人不信浮屠,但他老婆信,吳夫人是堅定的浮屠教信徒,而且就是法度傳教的。
按照法度所言,圖謀下邳就是孫堅給袁術出的主意,趁著陶謙去職笮融被殺,聯絡曹豹挑起浮屠教信徒鬧事,讓曹豹固守下邳等待袁術大軍。
如果曹豹多守幾天,就能等到袁術的大軍,單靠張飛是不足以攻破下邳的,還能誘使張飛殺浮屠教信徒,引發下邳全面反抗劉備。
配合曹豹招信徒在下邳‘護教’的,當然就是法度。
如果張飛殺了城外信徒,浮屠教暴動,曹豹也就無需再耗費糧食供應信徒守城了,也不需要逃離下邳。
下邳如果全面暴動不服從劉備統治,被袁術得手,袁術又取了糧,張超等人必然會投奔袁術。
徐州南三郡與淮南連成一片,勢力會暴漲,徐州各家本就是墻頭草,多半也會屈從。
只不過劉備大軍來得太快,張飛也沒對信徒下手,曹豹慫了,荀攸又設計故意引誘曹豹出城,這計劃也就破滅了。
這事對袁術而言似乎沒有損失……但這只是看起來沒損失而已。
實際上,只要袁術從劉備手里搶下邳,那袁術和劉備必然大打出手,這其實是在坑袁術。
無論輸贏,袁術都得面對劉備的反擊。
而孫堅此時在江夏,他可沒在徐州周邊,不會當炮灰上前線。
這事對孫堅才是真的沒損失,袁術贏了他有功,袁術死了他能擺脫控制,反正他只是給袁術出了個主意而已,又不費力。
但既然劉備知道了,那當然不能讓孫堅太瀟灑。
“法度,你既然與孫文臺相熟,不妨給他也寫封信,就寫一句……浮屠已大起,袁劉必爭于徐,天子辟公討虜。”
聽法度講完他所知道的情況后,劉備似笑非笑的看著法度,扔給了他一片竹簡。
考慮到袁術的理解能力,劉備沒用太復雜的隱喻。
法度打了個冷戰,見劉備將手搭向刀柄,顫抖著拿起了筆。
下邳南部,淮陵縣北。
這是淮河北岸的丘陵地。
淮陵一帶視野開闊,水網密布,沖積平原上零星分布著一些低矮殘丘,高度大多只有幾丈,本來也不算很好的伏擊地點。
趙云正在一個土丘上望著河道。
河對面,淮河南邊來了一支大部隊,看起來有一萬多規模,正在分批渡河。
看旗幟,應該是紀靈和吳景,都是袁術的人,吳景是孫堅的小舅子,吳夫人的弟弟。
這年頭的淮河是沒有橋的,淮陵渡口船只不多,而且河面有冰層,渡河只能分批進行。
不過,敵方的船竟然是分散的,而且分得特別散……
看起來這第一批渡河的每條船都是斥候,不是運兵。
“去向主君傳報,袁術部曲紀靈、吳景率軍萬余來襲……敵軍斥候極多,且行止謹慎,無法設伏,本部只能據守北岸。”
趙云確認了對方部隊構成后,派人向劉備回報軍情。
“將軍,可要向主君請援?”
近衛問了一句。
“不用求援……但這紀靈頗為棘手,斥候船太多了。”
趙云搖頭,臉上頗有些遺憾:“傳令各部分散接敵,待敵靠岸便截奪敵船,盡量別讓那些船回到河對面。”
目前趙云手里有三千人馬,其中包括一千兩百玄甲騎。
本來劉備的指令是只要在淮陵遇到軍隊就可以直接伏擊,趙云也早早的在北岸丘陵設了伏。
但問題在于,這次遇到的是紀靈。
紀靈本來就是下邳人,對下邳地形極為熟悉,這種把所有船只先分散撒出去的方式,顯然是向每個可能設伏的地方都派了大量斥候。
數十條大小船只,上千人,全都被紀靈用作了斥候。
斥候本身并不難對付,難的是對方很謹慎,這是沒法伏擊的。
趙云只能盡可能的守住河岸,不斷截殺斥候奪取船只,從暗處轉到明處,阻止對方過河。
這不是伏擊了,而是據守。
這種據守通常很難短時間結束,因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奪取所有船只,只能一直守住河岸。
但五天后,劉備便傳令讓趙云撤軍了。
淮河南邊,紀靈大營。
紀靈遠遠望著河道上凌亂的船只,臉上極其心痛:“我軍中斥候損失太重了……對面阻截之人竟是趙云,看來曹豹欲獻下邳之事靠不住啊!”
“曹豹和祖郎在丹陽時就與我不睦,本來就不算可信之人。”
吳景在其身邊說道:“曹豹雖說答應了歸順袁將軍,但只怕是想待價而沽。這些丹陽人本就如此,皆是搖擺貪婪之輩……”
袁術勾搭曹豹,讓曹豹據守下邳,紀靈和吳景本來是去下邳增援的。
當然,說是增援,實際上是接收。
但他們確實來得晚了點,還不知道此時曹豹已經沒了——他們暫時還得不到淮河以北的消息。
“可惜了我軍中斥候……”
紀靈滿臉都是不爽:“眼下趙云看起來像是撤軍了……可這必是有詐!這趙云難不成以為我會上當?”
其實趙云真的撤軍了……
“退兵吧。”
吳景搖頭道:“你我受阻于此好幾天,淮北消息斷絕,曹豹顯然不可靠,下邳怕已是無法攻取了。”
“可主君缺糧……”
紀靈轉頭看向吳景:“若是就這么退兵,你我恐怕都要受主君責罰。”
倒也未必只是因為要被袁術責罰,紀靈畢竟是下邳人,當然是想回故鄉的。
“報!北岸有使者渡河,送了封信說是要交給吳府君。”
兩人正在糾結時,有士兵抱著個信匣來報。
吳景打開信匣,看了一眼里面的信,臉色大變。
紀靈有些疑惑,打算看看信匣里的內容,可匣子里的簡牘卻被吳景一把揣進了懷里。